【#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欢迎阅读!
![家长教育,方式,孩子,7080](/static/wddqxz/img/rand/big_31.jpg)
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家长事业的延续,作为新时代的7080后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进孩子广阔的心灵世界中去。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对您有帮助。 7080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都非常艳羡这一代的孩子们,“你们赶上了好时候”,也就是说,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学业竞争也越来越惨烈,我们会非常同情地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
七零后、八零后大多有过上树捕蝉、下河捉蟹的经历,滚铁环、跳房子、捅马蜂窝是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一代人基本到了初三、高三才进入白热化的学业竞争,而平常的他们还保有一定的闲暇和自由。而现在,当七零后、八零后为人父母,“赢在起跑线”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学业竞争不断被提前,不仅高考、中考、“小升初”让家长念兹在兹,甚至连入园、入托都需要家长使出全身解数,动用各种社会关系。
中产阶层最关心的是孩子和房子。于是,兼顾孩子与房子的学区房成为最受追捧的投资品。“择校热”席卷全国,家长们需要提前数年开始筹划购置学区房,以便把孩子送进户口对应的幼儿园和小学。
中产阶层父母对孩子学业的介入也登峰造极。以往,学校是教育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父母最多提供一些课外辅导;而现在,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参与越来越多,他们还常常与孩子一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习,一些示范幼儿园和私立学校甚至要求母亲是全职太太,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辅导。家长们还会通过QQ和微信群自发组织起来,相互交流,相互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和 “别人家的父母”给彼此带来了巨大的群体压力。 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一
家长把孩子们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或老师们的课外辅导班,提前学
习高年级的课程内容,其实质就是“抢跑”。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家长用短跑的心态来指导孩子的马拉松。当每个人都悄悄抢跑的时候,其结果就是起跑线的不断前移。无休止的“抢跑”让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家长们常常这样给孩子打气:“再加把油,等考上大学,爸爸妈妈就不再管你的学习了!”这就是悖谬所在:拼命学习是为了将来不学习。
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它在本质上排斥青少年的参与,是一种缺乏自由选择权利的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其实差别不大,只不过应试教育填充的是“书本知识”,素质教育填充的是各种“才艺”。这种素质教育“费钱”的一面,使得穷人的孩子和农村的学生被排斥在外;它“功利”的一面,使得参与其中的孩子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更为荒.唐的是,大家都说孩子没有童年,都痛恨奥数和培训班(对学而思的攻击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情绪),但没有人愿意退出,因为退出就意味着掉队。示范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掉链子。竞争压力造就了“虎爸虎妈”,而“虎爸虎妈”又进一步恶化了竞争氛围,这是一个自我循环的体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困境。“幼儿园大战”、学业负担过重以至于孩子没有童年,这些问题家长都看在眼里。大家都知道孩子们一窝蜂学奥数不正常,但谁都不愿意主动退出,万一我退出了,别人没有退出,我的孩子不就输了吗?中产阶层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源于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这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全世界的中产阶层都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自己有一天会掉队;东亚社会又尤其注重孩子的教育,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欢比较孩子的成绩,激烈的竞争放大了人们的焦虑;此外,中国社会的评价标准非常单一,孩子比成绩,成年人比财产或权力,标准越单一,失败者越多;标准越多元,失败者越少。为什么会焦虑,就是因为有不确定性,如果注定不能翻身,你肯定不会焦虑;如果地位巩固,你也不会焦虑。只有那种上不上、下不下,可上可下的状态,才会让你焦虑。中产阶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