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3-01-06 18:3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慧城市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智慧,模式,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慧城市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陈果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9

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现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智慧城市建设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智慧城市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权利,在人类发展的舞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住房不足、失业、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命题。在这种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诸多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社区建设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1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 1.1大数据及其挖掘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开始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并全面影响着居民活动、企业经营以及政府管理,从而使获取大量反映人类活动特征的数据成为可能,城市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与传统数据相比,新数据环境主要呈现出精度高、覆盖广、更新快等特点,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更大的数据量,更反映了数据背后关于人群行为、移动、交流等活动的丰富信息,被认为是促进城市规划科学化与城镇治理高效化的有力工具。公交刷卡记录、手机信令数据、出租车GPS数据、社交网络位置数据和签到信息、百度和高德迁徙数据、大众点评和美团数据等,为研究和理解城市通勤、城市贫困、城市人口分布、城市活动区域划分、公共资源配置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契合了新型城镇化时期以人为本存量更新自下而上等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理念。新时期的公共管理人才需要把握大数据的数据类型与特征,知晓大数据获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明确大数据管理的方式和平台,进而理解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价值。 1.2物联网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联网(IOT)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发展中,物联网技术能在市政管理智能化、医疗智能化、工业制造智能化、物流智能化、旅游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及其他应用智能化等方面起到基础技术支持作用,因而是提高政府整体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现代化水平社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公共管理人才要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1.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能够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云计算中心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去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能提高利用率,促进软件之间的资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云计算还能够快速处理全国的海量数据,并同时向上千万的用户提供服务。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从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到服务的一体化时空信息云平台,将空间大数据、视频大数据以及各类应用中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能够满足交通、物流、城市管理、旅游、安防、应急等各行业和城市综合的智慧应用,推动智慧城市的完善和发展。 2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2.1以培养智慧管理型人才为目标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公共管理专业应该以培养智慧管理型人才为目标。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层次和高标准,按照研究型高校的发展思路或政企管理精英及领导阶层来培养学生;也不宜将标准定得过低,特别是要把握好技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联系与区别。所谓的智慧管理型人才应当是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机结合,能够将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工作。以技术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重能力、强应用,凸显以应用创新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

2.2淘汰陈旧水课、打造时代金课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不同高校应该在紧跟时代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所在地区的区域特点、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的发展目标,及时淘汰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不愿意学、社会不认可和无需求的水课,以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为目标,建设以金课为主的课程体系。如,一些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管理学经济学、土地学、城市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性,并及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等兼具理论和实践前沿性的课程,有利于拓展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也有利于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此外,专业课知识体系遵循城市与区域发展土地规划和利用城市规划与开发城市管理链条,符合智慧城市管理一体化的特征,保证知识的前瞻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目前,一些办公设备与图文处理软件应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相关高校需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建设,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公共管理的能力,这种专业技能训练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实验室建设,将其作为学生掌握公共管理技能的重要场所,不断加强学生的信息管理实践;并开设了AutoCAD制图、高办公自动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电子政务、数字化城市管理等多门实验课程,成为智慧管理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结语

新时期智慧管理型人才需要充分理解新常态下的城市治理,做到心中有数、众智成,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提升城市管理效能。面对课程系建设重復、落后以及专业技能缺失、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应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公共管理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创新的契机,明确培养管理+技术型智慧管理人才目标,及时朝着智慧化、特色化的方向更新和优化课程体系,重视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养老、智慧产业、法治政府等在智慧治理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新海,黄善林.土地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3]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学科野中的工程2012.4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H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