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与口头语有何区别》,欢迎阅读!
文言与口头语有何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使用的书面语,文言文与口头语的区别也就是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而书面语和当时人们的口头语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把书面语放到日常生活中去,往往会闹出很大的笑话。不是有那么一个故事吗?说有个读书人,他的妻子要他去集市买担柴回家烧火做饭,于是他拿着本书就去了集市,远远望见有个人挑着一担柴来了,他老远就对着那樵夫喊:“喂――,荷薪者过来!”喊了几声,那个挑柴的樵夫没有理会他,于是这位书生走近去对着樵夫喊:“荷薪者过来!”那樵夫感觉到是朝他喊的,但不太明白他喊的意思,想了半天,荷薪者不懂,但他听出了“过来”二字,于是便把一担柴挑了过来,放下担子,后,书生对着他挑的这担柴看了看,然后对樵夫说:“问价几何?”樵夫又听得似懂非懂了,于是书生又对着他重复了一面,听他说了半天,樵夫听懂了一个“价”字,心想大概是问我的柴火的价钱,于是就对书生出了个价,书生又绕柴转了一圈,摇摇头说:“此薪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这回樵夫是一点不懂了,于是对着书生瞪了瞪眼睛,非常生气地挑着柴,头也不回地走了。结果这位书生买了半天没买到烧柴,只好怏怏地回家去等着挨骂了。这个笑话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是书生死读书本,没有弄清楚书面语使用的场合,其二是当时的人们,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大不相同的,由于口语和文言的区别很大,以至于那位卖柴的人没听懂书生说的话,没把柴卖给书生。如果书生将他的话换成口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到集市后看到那个挑柴卖的人,就喊“挑柴火的过来!”那个樵夫自然听到后就会过来卖 ,两人谈价钱时,对樵夫说“一担柴火多少钱?”,樵夫也就会很爽快地和他谈好价钱,至于谈价时少钱的借口也好商量,总之这柴是可以买回家的,不至于会空手而回,挨老婆的骂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语言若放到口语中去用,往往让人一头雾水,甚至不知所云,闹出如买柴书生那样的笑话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p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