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水画的诗意与当代意义 》,欢迎阅读!

山水画的诗意与当代意义
山水画在六朝已成为独立的画种,经过隋唐的发展,到五代已完全成熟,形成两大画派。南方,由董源、巨然开创了江南山水画派,而在北方则有由关仝、李成、范宽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
北方山水表现了北方山川的雄伟、阳刚、饱满、气势夺人,山石嶙峋、劲拔老硬、以水墨为本,多用斧劈勾点皴染为法。南方山水以描绘江南山水为对象,表达了江南地域的平缓的山峦和江水的浩淼,构图大多以平远为主,其特征是平淡天真和秀雅温和。多用披麻、米点皴法,山头多矾石,给人一种淡墨轻岚,温雅柔润之感。
宋代是两大画派的鼎峰时期,各有发展。在元代,文人雅士以书法导入画法,注重山水画中的笔墨表现,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描绘的对象都是江南山水,是江南画派的继承者。明初的吴门画派,企图中和北方和南方山水画派的特点,却形成了明画枯硬、平板的特点,艺术水准比宋代有所下降。 明后期,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以禅意融入画意,诗、书、画结合,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以南方画派为传承,注重表达文人的"个人体验";,摆脱了北方画派的皇家院体画和董、巨以来南方山水画派的士大夫文人画的模仿自然为特征的模式,形成了空明澄澈、诗意境象的以抒发个人情感为特征的"心中之画";,开创了山水画表现的一种全新的境界,影响明、清达三百多年,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一董其昌(1955-1636)字玄宰,号香光。明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湖广副使。光宗立",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信奉禅宗,曾参紫柏大师。紫柏大师为禅宗曹洞宗六祖下三十五世,讳僧可,号达观。董与紫柏禅师善",沉酣
内典,参究宗乘,后得密藏禅师激扬,稍有所契。";(《国画与禅》,北鱼著,四川美术出版社,P35)"禅,直指本心顿悟成佛,明心见性去妄存真,超越理念而重直觉,斩断思虑留意当下";。(同上,P7)一旦"顿悟";便可以回归自然,回归本心,心中便是一片空明,达到佛的终极境界---心的自由和越脱。禅是董其昌的生活,也是其艺术,在禅意的明心的启示下,董把禅意引入画法,重造境、写意,把宋元以来重丘壑、重笔意山水画引向更加意象化,形式化,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是一种新的模式。 董的山水画自江南画派一脉而来,尤其受董、巨、二米、元四家的影响较大,山石多用披麻皴法,亦喜用米点积墨,通过对历史山水画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大自然真山真水的观照,董其昌以禅理入画理,重顿悟轻法则,强调内心的性灵的抒发,而这种性灵是发乎本心的,静穆空灵的,合乎自然的,空明澄澈的理想世界。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0:P109)董画强调文人畅神写意的情趣,描绘江南风光的云烟雾雨,村舍沙渚。小桥流水,草庐渔舟,用笔缓慢,气度从容,这些江南风物,自然山川,经过董的"内营";,而神遇。 董其昌作画是强调禅宗的"机";的触动和引发而"顿然晓悟";",其解脱在一瞬";机缘,在董的作画状态中常常是古人的画迹和自然界的树石云霞,这两者触动画兴",内营";自然丘壑,笔墨暗合古人,成画矣。 "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画禅室随笔》P183)"晋陵道中,望远岫平林,坡陀溪岸,一一如画。秋色正佳,舟行闲适,随意拈笔,遂得十景";《栖霞寺诗意图轴》(图一)(《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05:P172)作于1626年,画中画的是南京一带树林山色,是其墨笔画的代表,画法近子久、云林,山石用长披麻皴和折带皴兼施,以侧笔为主。用笔有轻有重,不用圆笔,笔法秀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m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