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文人诗歌

2022-08-26 17:4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朝文人诗歌》,欢迎阅读!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刘宋时代(元嘉体)

第二阶段从齐初至梁中期(永明体) 第三阶段从梁中期至陈末(宫体)

刘宋诗坛

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元嘉体”之名始见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用以概括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诗风。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灵运寄情山水,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开一代风气,标志着山水诗的形成和玄言诗的结束;颜延之长于庙堂应制之作,典雅重拙;鲍照长于乐府、拟古,笔力雄健,情调慷慨。

一、谢灵运★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1.竞进的热衷与失志的愤慨。(以山水对抗当政,发泄不满) 2.对隐遁的向往和满足。(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综上所述,得出几点结论:

①谢灵运不是一个具有进步理想的诗人。

②谢灵运的作品没有反映重大的时代矛盾,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局限。 ③谢灵运是一个坦率任性的人。 谢灵运诗歌的特点:

1.他创作了为数众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山水诗。 2.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鲜丽清新 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3.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即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这深深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

二、鲍照★ 代表作: 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梅花落》《拟古八首》 赋:《芜城赋》 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诗歌分类:(了解) ①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

②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③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

④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永明体★

“永明体”一名最早见于《南齐书·陆厥传》,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一种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注重四声、八病声律之说,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朓、王融等。 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所谓“永明文学主要指以声律说为标志的文学动。

四声说正式形成的标志:周颙(衣容切)撰《四声切韵》和沈约撰《四声谱》 沈约等人将四声的分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即“病犯”,也就是后人所记述的“八病” “八病”

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

鹤膝:第一句与第三句末字同声; 大韵:一联中九字与末字同韵; 小韵:句中字有同韵; 旁纽:一句中隔字双声; 正纽:一联中有同音字。

综观八病,前四病均是声调方面之病; 后四病则是声母和韵母方面之病。 永明体的特点:

1.篇幅由长趋短 2.用事要求自然 3.音调讲求和谐 4.语言追求流畅

谢朓: 字玄晖。“竟陵八友”之一。 谢朓与沈约、王融并称为“永明体”的创始人,南朝诗人中以谢朓的成就为最高。谢朓的贡献:

1.对山水诗的发展 2.对新体诗的探索。

宫体诗★

宫体诗由梁代萧纲入主东宫大力提倡而得名。内容多写宫廷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缓弱。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在永明体基础上踵事增华,更为精致。代表作家有萧纲、萧绎、徐陵等,庾信入北之前也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

宫体诗的成因:(了解)

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文学本身的发展 ③民歌的影响 ④帝王的提倡 宫体诗三个发展阶段:

萌芽期:梁武帝天监八年以前。

全盛期: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萧纲为太子以后。 尾声:陈后主及其周围文人继之,波及隋末至唐初。


宫体诗特点:

①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题材主要有:妇女与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 ②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对宫体诗的评价:

①在创作倾向上,宫体诗不值得肯定。看不到有意义的社会生活,看不到对人生的积极追求,看不到诗人个性的自我表现。 风格上呈单一化,在秾丽下掩盖着苍白。 ③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永明以来在格律、声韵上取得的成绩并有所发展。

④在内容上,贫乏肤浅是宫体诗的致命弱点。

庾信:(了解)

庾信创作分期:以42岁出使西魏从此流寓北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①前期:

庾信15岁出入萧纲东宫,1936岁长期在东宫任职。由生活环境和当时文坛风气所决定,其作品体裁狭窄,大抵离不开自然界的良辰美景和人际关系中的儿女之情。 ②后期:

乡关之思成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作品风格清新转化为苍劲。 庾信的“乡关之思”:包含亡国之痛和羁旅之愁两个方面,反映了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这种思想感情集中体现在《拟咏怀》诗和《哀江南赋》中。 《哀江南赋》

在南北朝的辞赋中堪称压卷之作,评论家誉之为“史诗”。在纷披的文采和宏亮的音节中显出沉郁苍凉的骨力,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堪称大手笔。

徐庾体:庾信的骈文历来与徐陵并称,号“徐庾体” 庾信的成就:

1.庾信是整个北朝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家。

他是最早把南方文学的文采和北方文学的气骨在作品中融化、统一的大作家,为唐代文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2. 庾信上承永明体所开拓的道路,在格律、炼字琢句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

徐陵:字孝穆,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北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

玉台新咏》是徐陵在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hJ.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