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88 催眠改变社交恐惧症

2022-11-27 12:1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7-1.188 催眠改变社交恐惧症》,欢迎阅读!
恐惧症,催眠,社交,改变,1.188


催眠改变社交恐惧症

我们知道,在一些重要场合,需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才能反应敏捷,精力旺盛,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企求。但是,过度的紧张反而会使人脑变得迟钝,思考能力下降,不仅不能随机应变,甚至惊惶失措,结果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例如,某些运动员平时训练成绩相当出色,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但一上场就呆若木鸡,大失水准;某些人在登台演讲、表演、应聘、竞选之前,腹稿准备得妙语连珠,发挥正常肯定语惊四座,但一上讲坛,面向黑压压的昕众,却慌乱得语无伦次,浑身直冒冷汗;有些职员在见上司召见之前,预先设计了种种现自己的计划,当推开上司办公室的门,头脑中描绘了千百遍的蓝图却早已飞到了爪哇国;有些男女青年暗恋异性朋友,好容易有了表达的机会,却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梦中的潇洒浪漫变成了狼狈不堪……所有这些,都是"社交恐怖"导致的恶果,如果是在人生转折关头的重要时刻,这样的恶果将会带来终生的遗憾。

社交恐怖多发于青年人,正在展露的才华往往因此而受到扼杀,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因此而受到严重阻碍。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因此闭门自守,不敢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其内心的痛苦往往加重恐惧的程度,造成恶性循环。

这种病症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半与家庭、环境的教育有关,从小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造成过于怯懦的性格。此外,重要事件的剌激、社交方面的失误或挫折等,都可以在尚未成型的性格基础上"种下"病因,以后每逢类似的场合,就会出现过敏现象,精神过度紧张,以至出现大脑皮质的功能混乱,无法主宰自己的行为。对于这种疾病,任何化学的、物理的医疗手段都是束手无策,而催眠疗法却可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可以根据以下三条来衡量:

①所畏惧的社交场合与自己在这种场合中的身份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这种场合没有害怕的理由;

②出现症状时内心十分清楚,因此感到精神上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③害怕导致主动回避,以至形成习惯,极大的妨碍社会活动。

催眠主要是通过暗示的方法,将自信的意识树立在患者的潜意识之中。在催眠师语言的诱导下,能使患者达到全身乃至心灵深处的放松。催眠师的循循善诱,能使患者摆脱影响自信的因素;再通过一针见血的语言指令,去除大脑深层潜藏着的自卑情结。

在菩语凡事的催眠当中,不仅仅是告诫患者要临场镇静,而且设计了很多增加定力的措施,使用了不少"拔高"患者的方法,甚至使用了一些有"吹捧"意味的语言。这实际上是在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在潜意识中树立"能力肯定"的需要,这对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一种艺术手法。

通过催眠,患者本来对社交场合的过敏,被渐渐地脱敏,再遇到社交场合,就会应付自






如。在催眠状态下,患者体验到的心身松弛的快感和愉悦,实际上是解除紧张,松弛神经后的表现,而紧张正是本病最关键的一点,只要经常体验这种松弛状态,就是最好的"治本"措施。催眠术可使全身感到沉重和温热,表明肌肉松弛,末梢血管扩张,这样就使全身对大脑发出的剌激大大减少,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调整大脑自我控制的能力。

刚开始时,有些人的效果可能不会十分明显,但只要坚持长期训练,逐渐消除精神的紧张,便可以切断从"精神紧张""大脑混乱"的恶性循环,直至彻底克服临场的慌乱、怯懦、羞涩和胆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eZ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