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串讲要点1

2023-03-08 08:3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育原理串讲要点1》,欢迎阅读!
串讲,德育,要点,原理
德育原理串讲要点 第一章 结论

一、基本概念

1德育原理:研究德育一般问

题,揭示德育一般现象的教育学科P1

2德育规律:德育发展过程中

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4

二、基本理论

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①代

表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论共产主义教育;②4个要点;③其特色是平行教育影响P10

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①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4个要点P11-12

3、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

教育社会学创始人)代表作是《道德教育论》,两个主要观点P12

4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

作是《民本主义教育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四个主要观点P13-14

5班杜拉等人社会学习论的道

教育思想



P14-11-14

②班杜拉和麦克唐纳的模仿学

P14

③沃尔斯的抗拒诱惑P14 ④米切尔的言行一致P15 6、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①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

互作用说和亚杰的认知结构说,采用“道德两难法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

②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三个

水平,六个阶段)P15-16

③道德教育思想(四个观点)

P10

三、基本知识

1、德育萌芽阶段的知识

原始社会产生了简单的德育实

经验和德育思想,带有古朴性、融合性;代表性著作有《论语》《理想园》《礼记·大学》、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小学重做事,大学重明理),核心内容在修已和治人。

2、德育独立科学阶段知识 ①夸美纽斯的《大数学论》预

示德育将成为独立学科

②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提

出了绅士教育理论

③德国凯兴斯泰纳《品德概念

与品德教育

④法国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

论》

⑤杜威的《道德上的教育原理》 3、德育科学阶段

①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文集 ②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③《马卡连柯全集》

4、德育原理研究的原则P17 5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P17-20

(对六种方法内涵 的理解和掌握)

6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四大

任务)P4

7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

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

8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现象的

关系(联系与区别)P7 四、综合运用

1、德育现象、本质、规律的区

别与联系P2-3

2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的

关系P4-5

第二章 德育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德育P22 2学校德育P26 3、品德P30 4社会意识P28

5社会现象 6、道德P29

二、基本知识

1、①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

也;②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现象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P22

2狭义的品德是道德品德,广

义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P23

3道德教育处于基础层次,

教育处于较高的基础层次,政治教育于高层次,科学世界观教育处于最高层次。

4品德的“三级结构说”P32-33 5、品德的“层次结构说”:知

情意行P34 三、综合运用

1、德、智、体、美的关系:德

育的本质是育德,而智、体、美的本质是 育智、育体、育美。其关系有三个要点三、德育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参见P27

P311

2、德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作

德育多种多样,个性是共性的基础,离开用,表现在四个方面P91-92

个性,就不能抽象出德育的共性P24-262、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

四个要点

响,表现在三方面P93-94

3、关于品德结构的基本观点

四、简述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P35-67种) 1、什么叫相对独立P94

2、相对独立的表现P95 第三章 现代德育和我国德育现代化 3、德育的继承性P95

一、基本概念

现代德育 第六章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二、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德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

1、德育目标P97 2、德育

要,起源生产劳动

内容P105 2、原始社会德育的三个特点

二、基本知识

P38-39

1德育目标的六个特性P97-98 3学校德育产生:教育现象→

2

文学→学校→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产生于P99-100(三个要点)参见P312

奴隶社会

3建国以来中小德育目标的演

4、古代学校德育的三个特点



P39-40

1952年颁布《中小学暂行规

5现代德育产生于资本主义的

定(草案)》提出了德育目标;②1954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包括资本1958又提出了德育目标;③1963年的颁主义的德育和社会主义德育(前者以私有《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提出了制为基础,后者以公有制为基础)

德育目标;④1986-1996提出“四有”人6现代德育存在的基础:①生

才;⑤当今提建设者、“按班人”

产力、经济的大发展;②无产阶段和资产4小学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

阶级并存;③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五个要点)P102-104

④现代人和特点P41

51993年和1995年国家颁布

7《老子》《荀子》《论语》

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墨子》关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中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德育目标做了“贵和”社会责任”的记载。

规定

8、民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

6确定德育内容的根本制约因

民贵君轻(孟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身素和直接制约因素P105-106

(荀子)

7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八项内

9、全民性、利民性思想

P107-110(参见P313

10、古代德育中的勤、检、信、

8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

廉、诚、勇和奢、谎、贪、伪、懦等对立原则P111(参见P313

概念。

9小学不同阶段德育内容的

三、综合运用

重点P114-115 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P42-46

三、综合运用

(参见P305

简述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

(对每个要点的简单理解及综

必要性、可行性和模式P112-114 合阐述)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

第七章 德育过程

的特点P47-51(对六个特点的理解及综一、基本概念

合阐述)

1、德育过程P116 2、学

3谈谈新时期德育批判继承中

校德育过程P117 的借鉴与创新P55-56

二、基本知识



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

第四章 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关系:①区别:前者为双边活动,后者为一、基本概念

人的发展过程;②联系:德育过程重教育1品德发展(广义和狭义)P57

品德形成过程重自我修炼P117-118

2、儿童年龄特征及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2、德育过程的构成:教育者、

P73-743、品德发展的内因P68 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这四者二、基本知识

在德育过程中有各自的作用P118-119

1历史上关于品德发展的四种

3、德育过程的几对矛盾关系:

观点:神定论、先验论、主观自生论、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及机械

2生物因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

P120-121

用(四个要点)P58-60

三、综合运用

3社会精神文化在哪四个方面

1、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四方

影响人的品德发展P63

面:知情意行P123-126

4、德育与品德发展内部的关

2简述学生品德在教育性活动

系:内因是根据、动力、环境教育是外因,和交往中的形成P127-129

是条件,内容通过外因而起作用;人的品3为什么说学生品德是在长期

德发展依赖于教育德育在品德发展上起反复不断提高的教育中形成的(四个要重要作用。

点)P130-132 5举例说明品德发展过程中的



量变与质变P69-70

第八章 德育原则

6人的品德发展顺序性和阶段

一、基本概念

性是什么?P71

1、德育原则P133

7儿童年阶段划分的六个时期

二、基本知识

P74

1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

8儿童年阶段划分的六个时期

科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P133-134

的主要特征P74-75

2

9儿童品德发展的几个“关键

P135-148(参见P317 年龄”P75 三、综合运用

三、综合运用

从相互关系阐述德育原则的内

1社会因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

涵,提出依据及贯彻要求(①简讲涵义,用(五个要点)P60-66

②相互区别和联系,③简讲要求),重点2为什么说学校德育在品德发

在二、三、五、六、七、八条原则 展中起主导作用(四个要点)P65-66



3简述人的品道德发展的不均

第九章 德育方法

衡性和差异性P72

一、基本概念

第五章 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德育方法P151 2

一、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品德评价法P162 济的辩证关系(参见P310

二、基本知识

1“社、科、商”对德育的制

1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①社

约和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P79-81

生产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社会2、德育对“社、科、商”的反

经济制度③德育原理原则及人们的哲作用及影响,表现在六个方面P82-85 学观、世界观P151-152

二、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参2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五种方

P310

法:说理、感染、训练、评价、品德修养1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

指导

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P86-88

3语言说理法的四种类型:

2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

解(报告、谈话、讨论、阅读指导

用,表现在三个方面P89 4形象感染法三种类型:参观1

(访问、调查、示范、陶冶

5作为青少年榜样主要有哪些

(四类)P158-159

6陶冶主要在哪三个方面P160 7实际训练法的两种类型:

常规训练有哪些?②活动锻炼有哪些P161-162

8品德评价法的四种类型:

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三、综合运用

小学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是

什么?P165-166(参见P318

第十章 德育的组织形式

一、基本知识

1德育组织形式是指德育实施

途径,学校、家庭、社会等实施的德育是德育的主要形式

2、少先队活动中的德育内容

(四种)P172-173

3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四

个要点)P175-178(参见P320

4、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和

形式P176-177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的基

本要求有哪些(五个要点)P178(参见P320

6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四类)

P179-181(参见P321 二、综合运用

1为什么说各科教学是学校德

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三个要点)P167-168

2、文科、理科、音体美教学

的德育作用(为什么)P169

3共青团活动中的德育内容和

作用P171

第十一章 德育与学生集体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1、个体 2、群体 3、集

4、学生集体 5、班集体P185-186 二、基本知识

1班集体的特征(可结合群体、

集体的特征来理解)P186

2马卡连柯关于班集体形成的

四个阶段:①外在要求;②先进份子接受;③大多数人接受;④变成学生自我要求P186

3我国学生关于班集体的形成

的两种观点:①组建、形成初期、中期、后期,②孤立期、同化期、形核期、形成期、发展期。

4、班集体的德育作用及任务

P187-189

5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两个方

面:①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②方法、阶段和要求P189-190

6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五个环

P190-192(参见P323

7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后

进生转化要注意哪四个环节P193-195 三、综合运用

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的

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哪些P196-202(参见P323-324

第十二章 品德修养

一、基本概念

1、修养P203 2、品德修养

P204 3、品德修养过程P213 二、基本知识

1

P206-207(参见P325

2、学校品德修养的四个作用

P208-209(参见P325

3品德修养的两个条件和七个

要点P209-211

4、品德修养过程的五个环节

P213-215(参见P326

5、品德修养过程的四个特点

P215-216(参见P326 三、综合运用

1、论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关系:

①共同性(三要点)②差异性(四要点)③相互关系(两要点)P204-205

2论学生品德修养指导与能力

培养P217-220(参见P326

第十三章 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 一、基本概念

1、品德检测P221 2、权系

P233 3、指标P232

4、品德测评指标P232

二、基本知识

1

P224-225(参见P328

2

P226-228(参见P328

3、品德测评的五种类型P229




(参见P328

4、绝对、相对、个体与群体差

异,肯定性、否定性、全面性评定

5品德测评指标的科学性要求

(四要点)P232

6品德测评指标体系三级结构

(要点)P235

7品德测评的数学化方法(三

种)P238(参见P329 三、综合运用

简述品德测评的困难性与可能

性(8个要点)P222-224

第十四章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

网络

一、基本概念

1、家庭德育P239 2社会

德育(广义和狭义)P244 二、基本知识

1、家庭德育的特点(四要点)

P240(参见P330

2、家庭德育的要求(四要点)

P241-243(参见P330-331

3社会德育的特点(五要点)

P245-246(参见P331

4社会德育的形式和要求(9

个要点)P246-248

5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内涵及作

P248

6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五

种)P249-251(参见P331

7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方式(四

种)P251-252(参见P331

8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六种模式

P253-255(参见P332

第十五章 德育工作

一、基本概念

1、德育工作者(广义和狭义)

P2562P270-271

二、基本知识

1德育工作者劳动的特点(六

个特点)P258-262(参见P333

2德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的

四个方面P264-265

3德育工作者知识素养的四个

方面P267

4德育工作者能力素养的四个

方面P268

5学校德育队伍培养的六种形

P271-272 三、综合运用

1为什么说德育工作者在德育

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四个要点)P257 2、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参见P334



第十六章 学校德育管理

一、基本概念

1、学校德育管理P275 2

学校德育管理原则P278 二、基本知识

1

P275-275(参见P335

2学校德育管理的三种模式及

特点P277-278(参见P335

3学校德育管理的原则(五条

P278-283(参见P336

4学校德育管理计划总结

的四个阶段P284-288(参见P336

5、中学德育管理的四种模式

P288

6小学德育管理的两种模式

P289

7学校德育主要管理人员的一

般素养(五个方面)P290

8学校德育主要管理人员的七

种类型P290 三、结合运用

谈谈学校德育制度管理P291-292P337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W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