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2023-01-07 00: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欢迎阅读!
中西医,结合,认识,谈我对
可修改编辑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20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如果用还原论的方法,就算你观察得再仔细、指标再先进,哪怕应用的都是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能准确地阐明医学理论的真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曾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指标”热。从cAMPcGMP,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到现在的基因等,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又有几项真正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展?更不要说是突破!不是说不需要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有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肾本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2]等,都是将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这种结合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西医联合治疗是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已总

精选doc


可修改编辑

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等,但中西药的合用并不等同于中西医结合。泛泛的中西药物合用是否科学、是否合理、药物之间有无不良反应、是否适得其反、或者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精选doc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U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