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先生与谢国桢先生的书缘

2023-05-04 10:4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永年先生与谢国桢先生的书缘》,欢迎阅读!
永年,国桢,先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黄永年先生与谢国桢先生的书缘

作者:曹旅宁

来源:《读书》2010年第05

安阳谢国桢先生《江浙访书记》一书,三联书店二十几年前印行,书店不见踪迹久矣。近日竟获重版,遂购读一册。书中有两条与先师黄永年先生有关:一是《礼堂》书跋二卷、《忆书》六卷:“余向藏有焦里堂手校项刻本《山海经》,已赠与武进黄永年同志。二是《壬申纪游》一卷,《壬申纪游》是清人查慎行的著作,同时叙及查慎行旅居京师三十年见闻录《人海记》一书,“友人黄永年同志赠余清怀远匡辅之汲修斋蓝丝格旧钞本,杏花春雨楼义乌米苗孙藏朱文方印,钞校甚精,极为雅致,文字记述较详,有为刻本所无者。

本来读到这两条内容不过又多知道了一段文坛掌故而已,不想手头正好有友人提供的黄先生发表在一九八五年《安阳史志通讯》某期的《我所知道的谢刚主(国桢)先生》一文,颇富感情,以旧书版本为主线,将与刚主先生二十多年的交谊娓娓道来。《安阳史志通讯》大概是本内部刊物,这篇文章因此流布不广,不仅辛德勇学长所编《黄永年古籍序跋集》中的书林书事杂记未曾收录,就连黄先生哲嗣黄寿成师兄也不知道这篇文章。

黄先生与刚主先生的正式交往,还是从旧书版本上开始的,这已是一九六年的事情。在此之,黄先生已移家西安。一次偶然在《光明日报》上见到刚主先生谈论清初金埴稿本《不下带编》的文章,黄先生正好有一本为金埴所撰内容稍有出入的《巾箱说》,于是去信告诉他,稍后把这本书和另一部《人海记》寄去送给刚主先生,他也回赠了批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和旧抄本《司空表圣文集》,后者中有罗振玉题记,已收入《大云书库藏书题识》,前者则是未经剜改的人间仅有的最初印本。尤其宝贵的是书中所夹刚主先生的墨书题记:

永年先生收书之癖,有与余同好,余恒以为佳罕传之书,或书尾眉端,古人遗泽手迹所在,书商捆载入肆,但知巨册重籍,视为珍本,易于出售,而零圭断羽,不加爱惜,等夷视之,往往散失。如余所获金壑门《不下带编》、谢肇制《小草斋诗话》、缪荃孙手校《萍州可谈》、王宗炎题跋《韩柳年谱》等书,若无人收拾,任其流荡,致化为冷烟,则吾辈辛勤搜辑之事,何异于拾婴儿而瘗白骨,保存文献,实尽一臂之力,未知先生以为然否?

黄先生一九五七年后已蒙错划之厄,刚主先生仍不避嫌矮,折节下交,使得黄先生有空谷足之感。当时南开大学的朱鼎荣先生协助刚主先生校订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文集》和《外集》,黄先生有一部《外编》抄本和刻本颇多异同,因此借给刚主先生使用。黄先生所存的《幸存录》抄本也借给了刚主先生,刚主先生看过后抄录了为《明季稗史》本所无的东夷大略部分,并在增订《晚明史籍考》时在《幸存录》的版本项里加上武进黄氏藏旧抄本”,刚主先生也借过几本书给黄先生看。刚主先生还寄赠了焦循焦里堂根据郝懿行笺疏的项刻《山海经》(这是部黄纸本,因为有里堂的批,价值远胜一般白纸本)、叶昌炽早年的读书笔记手稿(叶昌炽的著作也是黄先生一向喜读的),还替黄先生从上海买到一部黄先生访求已久的清初写刻本《西酬唱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九七七年寒假,黄先生到北京,见到了刚主先生。黄先生在北京过了春节,住了半个月光景,倒有四分之一时间与刚主先生在一起,不是一起上琉璃厂,就是在永安南里他的寓所里谈天,一坐就是一整天。除谈学林近事旧闻外,更多的时间当然还是谈书。刚主先生所藏《艺风藏书记》、《续记》,书上有艺风老人即缪荃孙晚年时准备出售时手批的售价。这特别引起黄先生的兴趣。因为二十多年前黄先生曾在苏州看到过一部缪荃孙手批售价的《艺风藏书记》(没有《续记》),没有买到手,后来在上海修文堂看到过一部有缪批售价的,也失之交臂。想不到在刚主先生处还能见到第三部,而且批得比当年苏州、上海所见的还详细。有些不标价钱的书上则注失去送某某与某某换书”,有一些则注明有,这类只言片语,都是研究缪氏晚年学术活动的上好资料。刚主先生知道黄先生对缪批《读书记》喜爱,就连同另一部少见的王引之的《周秦名字解故》(后加修订改名《春秋名字解诂》,收入道光本《经义述闻》)慨然辍赠。并且在《藏书记》上写了墨书题记:

筱珊先生为吾乡耆宿,辛壬以后,提倡风雅,创办图书馆,嘉惠学人,复网罗散佚,刊刻古籍,有足多者。吾读《栗香室随笔,“由江阴到郡城,一路风景优美,小桥流水,红树碧田”,未尝不心向往之。旧有句曰:“薏公为我话桑麻,罗墅芷湾是吾家,谢家辈有才人出,春及楼前栖暮鸦”,概自渐也。此书为王懿荣先生哲嗣汉章三兄所贻,置诸笥中,岁朝令节,每一省览,辄不能忘。封面题汉辅,为汉章之长兄,少年多才,著《种瓜亭笔记》,亦当时之金石学家。永年乡兄,笃于文史,长于鉴别,即以转赠。此祖国文化遗产,不仅为乡邦桑梓献征之资,愿共守之。

刚主先生祖籍常州武进罗墅湾,寄籍安阳,中国人籍贯通常从祖父辈算起;黄先生为常州江阴,自幼住在常州城里;缪氏亦为常州江阴人,其《藏书记》、《续记》亦在江阴刊刻;故题记中称吾乡乡邦桑梓。不过这部《读书记》确是黄先生最喜爱的宝书之一,不仅置于书桌旁的玻璃书橱中,其书影已收入黄先生与贾二强学长编撰的《清代版刻图录》中。二○○○年我曾有幸目睹原书。共八大册,天地开阔,有刚主先生题签缪筱珊手批艺风堂藏书记续记 又有启功先生永年秘籍刚翁所贻启功题签”,审其内文,批文的数量并不太多,有的仅批一,售价也以几十元居多,百元、千元极少见,可见缪氏是学问家,不是古董家。当然也有所谓真元本的批语,既然标真,显然就不一定是真。黄先生极其推崇缪氏目录学成就,不仅包括版刻,也包括金石文字,仅从缪氏著作中受益,也继承发扬了缪氏的目录学成就。黄先生所编《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深受学界好评,明显能看到《藏书记》编写体式的遗痕,如版本下尽录题跋和印记。 一九七九年,黄先生因公进京,又曾和刚主先生见面并畅谈一整天,从此便无机会见面。有一次黄先生翻箱找书见了当年刚主先生借用过的旧抄《鲒琦亭集外编》,也寄赠给了刚主先生。刚主先生后来特别在一九七九年所撰《全祖望集校注》前言中郑重提到此事,此书二○○○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刚主先生已不及见。一九八二年刚主先生病逝后,黄先生惘然若失,回想自己与刚主先生二十多年的交谊,终日为之不怡。黄先生拟了一副挽联:“宿昔侍游,雅谭追说云轮记。只今归去,遗稿犹存鲒琦书。以代唁电。云轮阁者也是缪荃孙的书斋,因为艺风二字平仄不调,所以用云轮来代替,是讲刚主先生的藏书;《鲒琦亭集》则是全祖望研究明季史事的成果,用来比拟刚主先生的学问。黄先生《我所知道的谢刚主(国桢)先生》一文中还回忆:“他还给我看他的诗稿,这些诗稿手写在一个小本子上,都是清新的七言绝句,每首后面都注有本事。刚主先生一九八年十月十九日在银锭桥上,远望西山,近看一平如镜的后海和什刹海的秋水,做绝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首云:“湖光山色眼中收,无限情怀腹内流,犹记鲍家好兄妹,晦明风雨与同舟。诚黄先生所评清新者是也。

(《江浙访书记》,谢国桢著,三联书店二○○八年八月版,24.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L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