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3-04-08 20:3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
真题,答题,心理学,试卷,专项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6 (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具体运算阶段具有哪些特征?这个阶段以什么实验为标志?这一现象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



正确答案:具体运算阶段是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四个阶段中的第三个阶段,年龄为从712岁,表现为逻辑的适当使用。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阶断的特征:①该阶段儿童的首要智慧成就是具有可逆性操作的心理运算能力。②此阶段的儿童能够去中心化,能够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某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并认识到这些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③此阶段的儿童对事物的判断与推理,从依赖知觉信息转向使用逻辑原则,如同一性原则和等价原则。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个阶段以“三山实验”为标志。实验结果表明6岁以下幼儿多是依自己的视觉位置来选择,6岁以上的儿童能够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2 请详细陈述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概念及特征(可以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假设可以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无限的大小相同的样本,那每个样本都可以有一个样本均值,依此法可以得到一个无限的样本均值组成的分布,即为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该分布的标准差被称为标准误。如果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那么此分布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正态分布:一是样本所在的总体本身就是正态分布的;二是每个样本所含数据个数大于等于30。符合上述条件时,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就具有以下特征:呈对称分布,其均值、中数、众数实际上对应于同一个数值;大部分的平均数都集中在平均数的均值附近,极端值相对而言比较少;曲线先向内弯曲后向外弯曲,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两端向靠近横轴处不断延伸,但始终不会与横轴相交。



3 什么是社会两难情境?如何避免社会两难情境中的搭便车效应?

正确答案: 社会两难情境(socialdilemma)是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一种情境。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利,而个人的选择累积起来的后果最终会对群体成员(包括选择者本人)不利时,就出现了社会两难情境(Brewer&Kramer1986)。在社会两难情境中,个体选择了自己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包括本人在内的群体成员的利益最终会被损害。 避免“搭便车效应”的方法: (1)改变奖惩结构。(2)规范提醒。 (3)营造有利气氛。 (4)强化成员联系。 (5)增进成员间的沟通。






4 简述依从诱导的策略。

正确答案: 依从是指个体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别人的请求或行为,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依从诱导的策略包括: (1)“登门槛”效应: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2)低球技术:提出的一个小的要求被满足后,随即提出较大的要求。 (3)“留面子效应”:也称为互惠让步技术。开始时提出一个几乎总是被拒绝的极端要求,接着退回到一个更温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要求者从一开始就预定设计的。 (4)过度理由效应:附加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入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5)最低要求启动策略: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使得对方基本不好意思拒绝,然后利用个体期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心理,获得请求的成功,使个体产生依从行为。



5 说明相关样本t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各有什么优势并简述原因。

正确答案:(1)相关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正态总体。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无论是相关样本t检验还是独立样本t检验都要求总体呈正态分布及独立随机抽样。(2)相关样本t检验优势:①一般不需要事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因为相关样本是成对数据,即两组数据存在对应关系,这样可以求出对应数据的差(di)把对(X1X2)的显著性检验转化为的显著性检验。②相关样本t检验中,数据的相关性能够增大t统计量的值,从而在不增加被试的情况下增加统计检验力。③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时被试的样本量相比独立样本t检验所需的样本量小。(3)独立样本t检验优势:①如果实验设计采用的是独立组设计,那么进行统计检验的时候只能用独立样本t检验,因为两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相关性。②由于采用独立组设计,故可以避免实验顺序造成的统计误差。



6 哪种气质类型比较适合新环境?

正确答案:容易型。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按照气质九维度标准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其中容易型的婴儿心境愉快,生活有规律,容易接受新事物,活动水平中等。容易型的婴儿令他们的父母有成就感、更多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



7 研究发现,从20世纪开始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从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国公民智商平均增长3分,这被称之为弗相效应。请问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人类平均智商不断提高的现象?



正确答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遗传因素也受到外在环境的重要影响。另外,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产前环境。胎儿出生前的母体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的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2)早期经验。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大量的研究




据显示,发展智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3)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社会活动的环境、给儿童发展提供的条件等。(4)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智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而1940年以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孕妇的生活条件,为胎儿提供了较好的产前环境;同时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刺激新生儿大脑神经的发育,并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家庭和受教育环境;、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时间增加;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提高。这些都是1940年以后人类平均智商不断提高的原因。



8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正确答案:(1)需要层次理沦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68年提出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要求和其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种高级需要。求知的需要:热爱知识、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2)需要层次理沦的理论观点。①这七种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②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人类个体的发展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③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当前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④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H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