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022-11-24 03:03: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教学法,英语,课堂,任务,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珍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11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但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与完善。从任务型教学的意义、结构、含义、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叙述,以便使任务型教学更好地得到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任务完成 结构语言系统 任务评价

一、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根本要求与原则。 二、任务的定义

Krashen曾经对任务这样理解: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信息沟通活动是任务范畴,而教师讲解、学生抄写等活动不是任务,而是练习。 三、任务的结构

Numan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构成。

1.教学目标(goals)。任务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地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城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2.输入(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形式是多样的。 3.活动。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练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当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要加入到活动之中当作学生的伙伴。

5.环境。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和任务时间分配,也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任务型教学通常采用俩人(Pair)或小组(group)活动的形式。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

根据Willis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有三个步骤:前任务(post-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后任务(Post-tast),那么,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1)Warm-up:Activities for interest.

(2)Prer-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3)While-task:设计很多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各任务。

(4)Post-task:学生个人或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5)Check: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总评,对任务的完成进行综合评价。 (6)Homework:根据课堂总任务的内容,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课后完成有关任务。 五、任务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2.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时,学生自我养掌握语言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要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训练来理解语言功能,并能运用与实践中。

3.设计的任务应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语言技能方向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层层推进。

4.任务的完成要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并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知识和积累经验。在此过程中,可以给予恰当的评价来鼓励表扬(可用板报、口头、书面、墙报等),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任务型教学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交际,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它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课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但要适应今后高速发展的科学教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充实与扩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归纳,使其更加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Cx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