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欢迎阅读!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意味着中国人将切实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优越感, 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和廉洁化。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 需要在提高认识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拓展民主政治的深度和广度; 以改变执政方式为前提,确立以“共治” 方式推进基层民主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小康社会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政治的态度,又称为社会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化的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政治文化,因此,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形成的政治文化必然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必然和其他政治文化有本质差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的进步潮流。
由于受国情、生产力水平和历史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处于一个较低的历史水平,因此作为当前历史阶段主导型政治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我国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科学定位,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得出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类型,既具有政治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政治文化的独特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是在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建立发展起来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思想保障。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意味着中国人将切实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优越感, 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和廉洁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1、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 简单说来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参与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人民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内在属性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要义就是民主,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 也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战略任务,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 不断完善我国的多项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2、政治法制化。政治法制化意味着政治生活中实现法治。法治是现代化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国家的方式, 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现代国家都已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法治。实现政治的法制化, 就是要真正根据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 树立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威地位, 明确政治主体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规定各种政治关系,规范各种政治行为,保证各种政治制度依法运行, 不断强化政治主体的法律意识, 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和文明的政治氛围。
3、政治科学化。政治科学化指的是政治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科学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没有政治的民主化, 就不会有政治的科学化, 同样, 没有政治的科学化, 政治的民主化也会走向邪路。政治制度设计上的细微差别往往影响到政治原则的实现程度, 具体制度设计不当会影响到“人民当家作主” 基本原则的实现; 因此必须使政治科学化, 科学地解决政治决策、科学管理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政治决策机构、程序和方法, 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尽量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4、政治高效化。政治生活同样需要考虑效率问题。政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问题。政治高效化就是指国家、政府和政党等政治主体有较高的能力、能量, 实现治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 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创新。高效化的政治生活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 最终实现对国家的科学管理。 5.政治廉洁化。政治廉洁化就是让权钱交易、权力滥用等腐败现象从政治领域消失。政治廉洁化程度越高, 政治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为实现政治廉洁化,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政治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对政治权力实行严密有效的监控和制约, 遏制和消除一切政治权力异化和腐败现象, 保证官员的清正廉洁, 从而树立党和政府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增强社会公众的支持程度, 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团结和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通往政治文明之路
1、政治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我国制度创新的体制目标, 应当是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生产力较快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现代科学文化体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 要通过在政治体制的创新基础上建立起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来实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提高广大党政干部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在21 世纪推进反腐败斗争, 首先必须从广大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人手,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力度。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 必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新世纪, 反腐败要关口前移, 立足于教育, 着眼于防范,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增强广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只有思想作风建设落到了实处, 才能从源头上遏止住腐败。
3、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腐败现象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这是因为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体制和管理上的漏洞。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重点是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一是加快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二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三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4、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 使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监督制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腐败现象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依法治国是有效遏制腐败的途径。民主与法治通过建立制度化的监督途径, 对公共权力机关进行最广泛、最严密与最权威性的监督;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使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才能够对广大党政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实现法治, 确保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权威地位, 才能对官员的行为进行有力的制度化监督。
5、建设一支作风好的纪检监察。工作队伍是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保障。在推进反腐败工作的过程中, 建设一支政治性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执纪执法干部队伍, 对于新世纪的反腐败工作十分重要。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要求, 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的作风建设,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切实做到思想方法、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与时俱进, 人员素质、工作作风与时俱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带领全国人民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和廉洁化。
参考文献
[1].侯辰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必要性 北京 [2].李志强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福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