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开展好0-3周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欢迎阅读!
![婴幼儿,家庭教育,周岁,开展,如何](/static/wddqxz/img/rand/big_17.jpg)
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从小不懂衣食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当过爸爸妈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句老话,从准备怀孕到孩子平安出世仅仅是开始,紧接着的是爸爸妈妈永远都放不下的牵挂。一个孩子的诞生,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开始。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一旦错过,爸爸妈妈们将会留下终生遗恨。
虽然温家宝总理也提出了要在中国大力发展早期教育,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作为国家的发展目标,但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需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总认为教育是入幼儿园的事,孰不知“养不教,父之过”呀。
而有的家长太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危机。有的家长甚至忽略孩子的意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行加注在孩子的身上,剥夺了孩子幸福喜悦的童年。
二、家长过分依赖早教班,却忽视了家庭教育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阵地本应是在“家庭”,而有些家长却把责任交给了一些“早教机构”,让孩子进行所谓的“幼儿精英教育”。这种不了解、不尊循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过于依赖“早教机构”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会阻碍甚至损害婴幼儿的康健成长。
三、对家庭教育理解不正确,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许多父母把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和智力开发教育混为一谈,以唐诗宋词、数学、汉字、学外语当作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却忽视了对婴幼儿的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这样做往往会把孩子培养成高智低能的人。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
1 / 3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王子,家长们恨不得把所有最佳的都给孩子,对孩子的物质奖励过多,过于娇宠。这危机损害了婴幼儿确立自主意识,同时也让其失去了锻炼自立能力的机会。
另外,有的家长却过度严厉,有的甚至进行体罚。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婴幼儿常表现出很强的抵触心理和反抗意识,破坏了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影响了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婴幼儿形成优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五、父母不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据调查0—3岁婴幼儿基本散居在家庭,由母亲负责照看的不够50%,而大多是由祖辈、保姆等负责照看。这给婴幼儿的教育和照管带来了许多问题。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忙于事业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亲子活动了。亲子关系的复杂化和淡漠化,再加上和祖辈及保姆教养观念的差异,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冲突。这些对婴幼儿语言、动作、优良情感和个性品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康健发展是极其晦气的。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才能正确有用地开展好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试吧:
一、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关注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帮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正确看待家庭教育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而游戏又是婴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引导孩子喜悦的玩耍,是亲子活动,亲子游戏,是“全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是“生活教育”。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学习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同时也没有负担。
三、明确家庭教育各成员的主体地位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才是教育的主体,他们是能动的个体。
而家长则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这里的家长主要指孩子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地位是同等的,父母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尊崇孩子。
2 / 3
如果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的情况下,父母也要有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不能做甩手掌柜,当老人教育有误时,父母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当然也要处理好老人们的情绪。另外有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把教育孩子的事交给母亲做,这样简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想要成为负责任的父母,是不能缺席家庭教育的,而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力军。
谁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答案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也正因为如此,作为父母虽然不一定能“学高为师”但一定要“身正为范”,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也要遵循教育一致的原则。
四、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家长们要建立调和的家庭关系,建立优良的亲子沟通方法要定时沟通,创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填塞心爱,有着优良的个性行为,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正确多礼,这种康健的家庭生活、调和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康健心理的形成和安定。
五、家长要为自己补充能量,多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光有教育的积极性,还要有科学系统的家教理论育知识进行指导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每个孩子都独到光鲜的,家长们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家庭教育,只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胜利。
有句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与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完善契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呱呱坠地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需要父母把爱心、信心、耐烦、细心、恒心凝聚成为“画笔”,运用科学地画法,引导孩子画出出属于他(她)自己最美丽的图画。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