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
识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行为 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 儿情绪的研究。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 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 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 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 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他强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0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