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眾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使用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的范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计划性。和其他研究方法比较起来,它有下列特点:①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②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的类型
①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即对要观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自然观察法又分为公开的观察利隐蔽的观察两种方式。
实验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验中为验证实验假设而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因观察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控制,有利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更直接、客观,还可以反复进行,这为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条件。
②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来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③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性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参与性观察能使观察者在不破坏研究对象原有的群体结构和活动氛围的条件下贴近地进行直接观察,有利于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④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根据是否对观察适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是指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
⑤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根据对研究对象行为取样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事件取样观察法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
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3)观察研究的设计
总的说来,设计工作应包括观察内容和标准体系的确定、观察活动方式的选择、观察记录方法的制定和观察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①观察内容的确定。确定观察的内容就是解决在观察活动中应观察什么的问题。 ②观测指标的设计。在以量化方法为主的观察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为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设计出科学的观测指标。
所谓观测指标就是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在观察研究中,观察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和定比指标。
③观察方法的选择。一般说来,选择观察方法时应系统地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观察的目的;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④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三类:描述记录法;仪器记录法;表格记录法。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 ①观察的准备。观察的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做好观察的计划;培训观察人员;获准进入现场。
②实施现场观察。观察者要做好现场观察工作,必须注意和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严格执行观察计划;选择最佳观察方位,并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边观察边思考;防止主观偏见;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
③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④形成研究结论,撰写观察报告。
2.调查法
调意法是教师围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教师通过与大班幼儿进行个别谈话,发现“庆祝活动”和“游戏活动”是引起幼儿愉快情绪体验的较强刺激物,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
就可以加重这些活动的分量,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积极情绪。
3.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的主要类型 ①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的场所不同,可以将实验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类型。 现场实验也叫做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能和日常的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方便实用,实验的结果也比较容易在实践中得到推广。
实验室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在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②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根据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可将实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j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