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和李白《行路难(其一)》古诗词比较阅读

2022-12-01 06:0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和李白《行路难(其一)》古诗词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行路,古诗词,李白,其一,比较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和李白《行路难(其一)》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①鲍照:南北朝诗人。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却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

1B

2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借代错,垂羽翼是比喻,用鸟垂下翅膀的样子比喻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情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本诗前两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接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最后两句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

李诗”“”“”“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欲渡黄河冰塞川,化。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可见,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不同点:本诗安能蹀躞垂羽翼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中间六句写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李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最后两句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综上: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c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