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纯净水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

2023-01-12 19:4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瓶纯净水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欢迎阅读!
微观世界,纯净水,带入,学生
一瓶纯净水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也谈教改



周口市教育 李北辰

上课铃响了,孙老师手拿一瓶纯净水,很悠闲的步入教室,然后站在学生中间打开纯净水瓶盖喝了一口,说:“同学们!这瓶500ml纯净水含有多少个水分子,谁知道?”安静的教室立刻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开始了讨论交流;一节课中有分组讨论、有查看教材、出示题板、有动手推算,教师讲的很少。这是我们在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观摩到的一堂新授化学课《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质的宏观量(一瓶纯净水)和微观量(构成水的分子数)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引进新的物理量。但教师的一瓶纯净水,却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每每想起,总让人回味无穷,整节课:导入自然——疑窦丛生——高潮迭起——指点迷津——水到渠成。他运用的是国外流行的“探究和研讨”教学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弄和操作与所学的概念有联系的材料,来探究具体的材料与科学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二是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集中集体的智慧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并经过探究和研讨得出结论。

如此新颖、娴熟的教法,不能不归功于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教学改革。几年前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名声是沈阳市不太起眼的二三流区中学,但近几年教学质量的提高、名声的扩大,已把该校推入全国名校行列。究其原因,正象该校俞万祥校长讲的: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得益于他们探索出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如1、新授课采取:引导发现——互动实践——点拨提升——反馈体验,2复习课采取:体系构建——核心提炼——困惑呈现——方案演练,3习题课采取:知识梳理——典型剖析——思考交流——归纳提炼,4、试卷讲评课采取:统计反馈——自悟交流——疑难剖析——变式拓展,5、实验课采取:预习检测——原理剖析——规范操作——反思报告,等等。

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谈到:“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叶老的这段话正确指出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应处的角色。而通过与二十中教师交流得知,整个二十中的教师授课均是这样,基本上是学生在唱主角,教师只起引领的作用,他们个个运用的得心应手,这点反映出了他们教师扎实的功底。俞万祥校长讲:他们为锤炼这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不仅使教师能从理论到实践上驾驭教材,还能让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提高。为教师洗脑、为学生换口味,做了很多尝试,采取了很多办法。具体做法有三点:

首先,强化团队学习提高执教能力。他们注重对教师的服务观、生本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等这些教育理念的树立。认为: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是依靠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中最硬的道理。教的进度服从学的进度,教的规律服从学的规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教育才能由功利教育变为公利教育教考思想统一才能使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些思想认识统一的前提下,他们坚持:专题培训——自主学习——实践研修——形成能力这一过程。专题培训是给教师培训一些方针和理论知识;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课


教学的几个问题》、《教的现实与学的规律》、《关于提高执教能力的思考》等。自主学习是让教师自学新的业务知识;如《教育新理念》、《新教育之梦》、《教师学习手册》、《教师专业成长手册》等。实践研修是让教师进行交流锻炼;如每学期初的学科教学说明会、教学研讨课、教学擂台赛、全员参加的公开教学周等。形成能力就是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考核;如问答式、闭卷考试式、论文式等。经过这一过程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教师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方式上有了质的改变。

其次,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度。他们认真研究国家颁布的《课程纲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模块教学和评价的预设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对《课程纲要》要求的模块课程目标、模块课程内容、模块课程实施、模块课程评价等了如指掌,使每学科的教师均能编写本学科的模块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命题、评价等。他们用三年时间自己研究《导学纲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思维水平、心理特点、情感特征及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所设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信息),《导学纲要》不是教案又不是学案,是教师课前大量收集的有效信息学科结合自己特点和《导学纲要》创设新的教学模式,优质的教学资源变为常态的基础,教学模式这一思维程序,变成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总结出五种教学模式(上面已讲)。所以他们的教学模式是有理论支撑的:课程纲要》是要求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而《导学纲要》是要求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考?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让人思考,培养人的思维习惯。

第三,改变学考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小组联动,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自编题、自编练习册、小组互批互改,改革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流信息板、流动信息汇编建立交流展示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沈阳之行,感受颇深。作为走在教改前沿的基础教研人员,我更感责任重大。温家宝总理讲道: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随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究竟选用什么样的方法好,我们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模式。 这里就教学方法的选用有两点拙见,与大家商榷:

一、确立各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以启发式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而反对以“注入式”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这是因为,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而“注入式”教学则只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包办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死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既要掌握“教必有法”的原则性,又要领会“教无定法”的灵活性,力求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教必有法”。任何一种教学都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没有方法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从备课到上课,从课始到课终,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和步骤,甚至每个细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Gh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