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022-08-25 08:56:5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欢迎阅读!
社会生活,本质,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作者:高立威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

摘要: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宗教神学的批判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对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批判,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带历史局限性,这就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关键词:费尔巴哈;社会实践;唯物主义

作者简介:高立威(1980),男,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助教,工作单位:保定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70-01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一位著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对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批判,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带上历史局限性,这就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来看,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来源之一,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主要的不是因为费尔巴哈有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思想,而是因为费尔巴哈停留在自然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上,没有科学的实践观,不能把人类历史的本质理解为特殊的物质形态,因而没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但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否定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先在存在,马克思是同意的。马克思没有停留于旧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

马克思发现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不理解实践活动及其意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从总体上看他对实践的理解是不科学的。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之所以导致直观性,是因为他不懂得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2]”

费尔巴哈高举唯物主义的旗帜,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但由于费尔巴哈不能正确分析人类社会生活,他说: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人的本质”[3]。这比原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但宗教上帝是怎么产生的,费尔巴哈只能从人的心理上寻找答案,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是从社会生活上去加以说明,因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而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4]”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表现在他的历史观的唯心主义上。首先,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他对人或人的本质的看法上。他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在费尔巴哈强调人跟动物一样是自然实体、一种感性存在物之时,他就把满足生理需要的愿望或追求幸福的意向,即人类利己主义看做是人的本质。第二,在费尔巴哈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之时,他把理性、意志、心()“看作人的绝对本质生存的目。第三,在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是一个的存在物之时,他认为孤立的个别人还不具有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自我的区别的实在性上。我们看到费尔巴哈不是从人的感性活动,从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的历史发展来论述人以及人的本质,而是从直观方面把人看作一个感性的实体;从人的某种生理需要或从抽象的精神去推论人的本质,把这种推论而来的本质加在一切社会成员、一切时代的人们身上,他的这种考察方式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而且这种离开人的社会实践、物质生活和历史发展来考察人的本质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直观的思维方式。费尔巴哈把这种用唯心主义先验论和直观的思维方式构造起来的关于人的本质当做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根本原则,就必然使他的历史观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唯心史观。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也是他唯心史观的一个重要表现。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费尔巴哈人本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费尔巴哈以他的人本学为武器,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深入剖析,成为无神论史上辉煌的一页。费尔巴哈运用黑格尔的异化学说,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认为上帝的本质仍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把对上帝的崇拜还原为人的崇拜。这是他的历史绩。但是费尔巴哈却未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对此,马克思作了明确说明。他说:“费尔巴哈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一事实出发。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后,主要的工作还没有做[5]”。马克思提出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费尔巴哈把宗教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心理上的依赖感。他说:宗教的想象力是根源于依赖感之中[6]”。按照费尔巴哈的观点,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费尔巴哈说:人知道或相信他的生活依赖什么,他就把这个东西尊奉为神[7]”。费尔巴哈进一步提出,依赖感的根源,或者说是宗教最终极的主观根源,仍是人们的利己主义性。

上述说明,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它的最大的局限是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6]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699 [7]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5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B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