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
作者:翁惠娟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7期
【摘要】让孩子学会分享,而不是教会孩子分享。分享,不只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美德,让孩子学会分享,关键在于体验。体验分享,才能从内心理解分享的意义。分享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会分享 体验分享
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根据我园幼儿的实际调查情况表明,现在的孩子98%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惟我独享”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我在(小班)中做过调查统计:我班有幼儿共23人,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孩子占有68%,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不给就哭的孩子占有26%,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占30%,想玩但是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抓人、咬人)的占21%。而表现出强烈独占欲望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 被家长溺爱惯了。下面浅谈我中小结出来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分享品质形成有效资源。因此,我从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两方面着手,营造分享氛围。 (1)物质环境的创设
以分享为主题创设班级主墙饰,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共同布置。如:在墙面布置中“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然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的更换。一棵“普通树”由此就变成了“分享树”。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分享的快乐。以区域为平台创设宠物“分享角”,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玩具,让他们在区域活动、自选游戏时,可以随时到这个角区来与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分享物。 (2)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