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关于幼儿数学启蒙的误解

2022-08-12 02:0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数学:关于幼儿数学启蒙的误解》,欢迎阅读!
幼儿,数学,启蒙,误解,关于
幼儿数学:关于幼儿数学启蒙的误解

机械地数数和运算,不等于孩子头脑中数的概念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孩子已掌握了数的知识,年轻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理解到对孩子实行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避免进入误区。 镜头一

在一次大班活动中,老师让小朋友用5元钱去买两件“商品”。丁丁小朋友成功地完成了老师给的任务:“买”回来标价分别是“2元”的一个

苹果和标价为“3元”的一盒饼干。但是,随着活动的继续实行,当老师要求他用一道算式表示自己刚才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地写下了“2+3=0”。老师说他写错了,丁丁自己感到很奇怪: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2元的苹果和3元的饼干”后钱全部花完了,不就是手里只有“0元”了吗?老师却说写出的是一个错误的算式? 镜头二

逐步快满6岁了,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家长幼儿园老师都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不过在一次测查中,幼教专家问他“3+7=10”表示什么意思时,他很快就回答出“表示3加上710”。之后,任凭专家怎么提示,逐步也不能举出一个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例。最后竟然很生气地说:“3加上7就是等于10,等于别的就错了!”令专家哭笑不得。

在镜头一中,幼儿丁丁尚处于数学抽象的初级阶段,他能够理解具体的数学关系,并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却不能将具体事例归纳为一个抽象数学问题,然后用抽象化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情。


镜头二中的逐步则能熟练地解答数学问题,却不能将数学算式与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幼儿能够实行抽象符号运算的表面现象掩盖不了他们理解上的缺陷——他们不懂得抽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上面的事例启示我们:数学具有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两重属性,所以幼儿学习数学,必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抽象过程。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数学,而不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或者脱离具体实践来教幼儿学习抽象数学运算,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后一种问题更为突出。有一次到一家幼儿园实行采访,老师为了表现他们的教学成果,把一个班的小朋友集合到室外活动场上,要大家齐声背诵“加法歌”。听着稚嫩的童声背诵:“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看着老师脸上欣慰的笑容,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只好匆匆结束了采访。

可怜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在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中学习数学算,名义上是接受数学启蒙,但他们仅仅是被教会了计算,却没有真地理解到数学这门学科到底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更谈不上了解数学本身的趣味和美妙了。

其实,良好的数学素质是现代人接受新科学、融入当代文明以及社会生活的基础,培养幼儿数学素质已成为幼儿数学启蒙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年轻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理解到对孩子实行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避免进入误区。那些单纯地让孩子机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单纯记忆一些计算题的做法不是数学启蒙,因为孩子算题时,完全不了解数的构成,甚至会依靠数手指头等办法。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会识数、会算一些题目,实际上这样机械地数数和运算,不等于孩子头脑中数的概念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孩子已掌握了数的知识,随着孩子无意识记忆的消失,所背诵的题目自然也会全部忘记。相反,在家长的机械灌输下,不但让孩子产生混乱不清的概念,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必须消除对幼儿数学启蒙的错误理解,把机械地灌输知识变为科学引导,才能真正达到对幼儿数学启蒙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