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迷山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迷山散文随笔
迷山,其实就是迷失了下山或是上山的路线,也就是没有了正确的方位感觉。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林区的山脉,大致上都比较平缓。朝阳的一面,一般都是土壤较薄、干燥,树木稀少。而背阴的一面土壤层较厚,林木较密集,长势旺盛。这一特点,让不经常跑山的人最容易迷山。
迷山后,性情急躁的人会“盲走”下去,直到精疲力竭。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生命安全就会毫无保障。性情软弱的人会大喊大叫,寻求帮助。岂不知在密林里的声音,根本传送不多远。时间久了,也会精疲力竭,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在森林中,人显得非常“渺小”。高大而粗壮的树木,把天空遮挡的严严实实。凸凹起伏的地表,到处是像海绵一样的植被,令人“举步维艰”。
抬头看不见广阔的天空,平视只能看见五至二十米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中,应用课本上介绍的,“分辨”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那可就困难多喽。
其一,利用太阳“分辨”。人在森林里犹如“井底之蛙”。特别是阴天,准确说出东南西北确实有困难。
其二,利用树桩上的年轮“分辨”。夏日里的森林中,树桩大多被草丛覆盖且腐烂。也不可能随身带着一把锯,锯倒一棵大树看年轮吧。这个办法不管用。 其三,利用大树上的树枝“疏密”,来分辨东南西北。大兴安岭东北地区的落叶松,树枝的疏密大体相同。若准确说出南北东西,也很困难。
其四,利用参照物定位法。在森林中平视只能看见五至二十米,用不了多久“参照物”就会消失了。这个办法也不管用。
这些办法在茂密的森林中,只是纸上谈兵。即使知道了东南西北的方向,就像有了一支枪,却没有准星一样。并不能解决迷山的困惑,在夏日的森林中并不适用。
2007年,笔者和当地的.一个朋友搭伴进山采集蓝莓。这个朋友推荐一个蓝莓采集点儿。说:“两年前在那儿采集了好多的蓝莓,只是路不太好走。”笔者一听非常高兴说:“好呀,那我们还等什么?”这个朋友有点儿为难地说:“咳,我经常迷山,得找个不迷山的人同去才行。”“这有何难,我就不迷山,我们去吧。” 于是,笔者和朋友一路说笑、闲聊,向前走着。不知不觉中朋友说:“好像是这里,咱们近前看看吧。”
笔者抬眼望去,洁白的桦树林边儿,有着一大片约三十至五十厘米高的蓝莓丛。翠绿而小巧、椭圆形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光亮。
我们兴冲冲地掠进蓝莓丛中,快速地游走在每一株蓝莓周围。兴奋的心情,逐渐被沮丧所取代。原来,这片蓝莓丛中竟然一粒蓝莓果也没有。
朋友看笔者灰心的样子说:“山的那一边,还有一片蓝莓采集地儿呢,我们过去看看?”笔者一听又来了兴趣:“好哇,我们翻山过去吧。”
眼前的山包看起来不大,可是我们两人走到一半儿时,觉得山坡有点儿陡,树林也逐渐浓密起来。
短暂休息时,朋友忽然问笔者:“咱家的方向在哪儿呀?”笔者很奇怪,他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呢。没等笔者搭话朋友又说:“咱们从哪边翻山的呀?”哈哈,笔者明白了,这个朋友有点儿迷山了。觉得好笑,他的方位感也忒差了。决定吓他一下:“咳,我们回不去了,搞不好会饿死在这里喽?”“再往前走可能过了国界啦!”好么,看着这个朋友信以为真,一脸慌张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别慌,和你开玩笑呢,马上就到你说的采集场了。”
又过了二十几分钟,眼前又出现了一片蓝莓丛。我们又兴奋了起来,急切地钻进蓝莓丛中。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翻来翻去,兴奋瞬间又化为乌有。
原来,这里的蓝莓丛也和先前的一样,颗粒无收。
朋友迷山的劲儿又来了。说:“我们是不是又转回原来的蓝莓采集场了呀?”弄得笔者哭笑不得。只好说:“你看,原来的采集场,有一片桦树林。这里的采集场是松树林,不是一个地方呀。”最后,我们只好绕着山脚,返回到回家的路。 途中朋友问笔者:“你是不是来过这个地方呀?”笔者很诧异说:“没有啊。”朋友更加惊奇,风趣地说:“今天要不是你带着,我自己进山的话,可能会走到西伯利亚去了呀!”
这次进山采集蓝莓,虽然有惊无险、无功而返,但也亲眼看到了朋友迷山的现象,预感到了迷山的后果。
方位感,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是自身积累的经验形成的。不经常跑山的人,是缺乏正确的方位感的哟。
早在1986年时,笔者当时的家,在深山里的一个林场。也是在炎热的夏季时节,邻居家的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子,独自进山采集野果,结果就迷山了。 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内反反复复地“划圈子”。早晨八点多进山,晚上八点多不见人影儿。家里面的人儿都急疯了,求人拜友帮忙寻人,折腾了一宿未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h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