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养生歌诀

2023-01-02 03:5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孙思邈养生歌诀》,欢迎阅读!
孙思邈,歌诀,养生
孙思邈养生歌诀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减少加酸。冬月 大寒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健康,滋味能调少病缠 …… 唯有夏 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来生疟痢 …… 常令肾实 不空虚,食须知忌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 ,免至膨胯损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 去其甚者自安逸。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脘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 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性情,饮过多防百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 能伤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 语出《孙真人卫生歌》 谨和五味

五味, 是指饮食物的五种滋味, 即酸、 苦、 甘、 辛、 咸。 五味可以补益脏腑,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因其味不同, 对脏腑的作用也有所侧重, 《素问 · 真要大论》所云:“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提出了在生理情况下五味对五 脏的影响有主次之分。

五味偏嗜给机体带来的影响:“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原作 ‟ ,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甘(原作 ‟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酸味太过,致使肝气偏,导致脾气的运化作用受到阻滞。咸味虽然入肾补 ,但咸味太过则能伤肾。肾气受损则养骨之气不足,故曰 大骨气劳 。肾水反 侮脾土,脾失健运,肌肉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减少而消瘦无力。苦味入心,然其 太过则损伤心气, 心主血脉、 主神志的功能必受影响, 故有心跳急促及烦闷之症。 甘味入脾, 既可补脾, 太过则可伤脾, 以脾气因滞碍而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濡养 于全身。脾与胃同居中焦,升降相因,纳运配,如若脾气不能升运,必然对胃 气之纳降产生负面影响, 使胃气的纳降迟滞, 浊气滞留而生胀满。 辛味能散而入 ,辛味太过,一则可耗散肺气,二则可使肺气失常而偏


,既能乘袭肝木,使 肝之阴血受损,筋失濡养而败坏弛缓,又能反侮于心而殃及心神。

:“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补精益气。

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 的养生法则包括 饮食定时定量 寒热温凉适宜 两个方面。 饮食定时定量

我国传统的习惯是一日早、中、晚三餐,且一直有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 之说。饮食过饱,则会导致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饮食过饥, 则会出现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寒热温凉适宜

指出摄取饮食物时, 寒温中适 寒温中适 一方面指食物属性的阴阳寒 热应互相调和, 另一方面指饮食入腹时的生熟情况或冷烫温度要适宜。 因为过

温热之品,容易损伤脾胃之阴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从而使 人体阴阳失调,出现形寒肢冷、腹痛腹泻,或口干口臭、便秘、痔疮等病症。

几种常见长寿食品及药物

依据 《黄帝内经》 中的饮食原则及长寿之人的饮食习惯, 介绍几种常见的长 寿食品及药物。

米粥 清代医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云:“ 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 米历来就有 五谷杂粮,谷子为首 美称,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 津液,筋骨,长肌肉,适用于体弱有病的老人来滋补身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XU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