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欢迎阅读!
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
孩子除了具备很少比例的先天条件外 ,基本上就像一张白纸,您怎么画他(她)就怎么长,也就是说孩子将成为怎么样的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研究表明,四岁之前是形成孩子个性、习惯、自尊、自信的最关键时刻。所以,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我稍加整理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从小培养孩子有爱心、让其知道关心他人理解他人 培养孩子有爱心也需要有点耐心。假如您吃鱼时把最好的给您的儿女或父母吃,而把鱼头留给自己,当孩子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您千万别只简单地告诉他(她)您爱吃鱼头,您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她)因为您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最爱的人吃,所以自己就吃最难吃的鱼头。 要知道,孩子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更何况爱是需要传承的,哈药六厂的“妈妈,洗脚”这广告内容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培养孩子的坚强
所谓坚强就是不易被困难压倒,愈挫愈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青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之所以是青松,是因为任何风霜雪雨、冰刀霜剑都压不跨它。要想培养孩子顶住困难、压力的能力,做父母的得多给孩子历炼的机会,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更要尽量给孩子设置困难,进行困境式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是孩子有机会直面困难、挑战困难、最终获得战胜困难的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源于孩子内心的一种亲身体验。每当孩子蹒跚学步时,摔倒便是家常便饭,那么这时候家长就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紧张地跑过去一把抱起来,然后会不离左右地跟着,生怕孩子又摔了;而另一种则冷静地在一旁告诉孩子摔倒并不可怕,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最多只给孩子一个手指头。可想而知这两个孩子谁会更快更稳地学会了走路。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敢面对困难,没有征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任何成功都要度过困难才能获得,虽然有信心不一定成功,但没有信心就绝不会成功。
四、培养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的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
做父母的都希望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聪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许多父母拼命地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小提琴、书法、绘画、舞蹈等等,可是这里面又有几个孩子是自愿的呢?朋友们,从现在开始了解您孩子真正爱好与兴趣吧,然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比为了满足您自己的虚荣心而强行让孩子学这学那要好得多。同时父母必须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别拿自己孩子的弱点与别家孩子的优点比,其实您的孩子真的很棒,您只要在他(她)感兴趣的方面引导一下并给以激励,他(她)就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天才。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13岁便开始玩电脑,中学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脑旁度过的,当他19岁时他决定从哈佛大学退学出来创办自己的电脑公司,好多人被他举动惊呆了,但他的父母居然坚定地支持了他,因为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儿子能行,也相信他的选择是对的。事实证明盖茨的选择是对的,当别的孩子处心积虑地为考试忙碌时,他已创立了自己的电脑公司。
五、鞭策而不是鞭打
在学校,体罚学生的行为已被明令禁止;在家里,棍棒式教育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可是许多家长却仍一意孤行,自己的孩子表现不佳,轻则骂,重则打。殊不知,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造成两种严重后果:
一是逆来顺受。曾见过一孩子稍不如父母所愿就得挨打,到最后却习惯挨打,每次考试不好,回到家里他就自觉地把裤子脱下等着父母惩罚。试想,如此下去,以后到了社会他还能挺起腰杆子做人吗?二是产生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势必产生对父母的恨意,进而产生抵抗心理和行为,那么父母的所有付出都将难于得到孩子的认可与感激!孩子是需要被赏识和鼓励的,这就是鞭策,我们要时时提醒孩子,他(她)在某些方面做得对时就给以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并鼓励下一次做得更好,当发觉某件事做错时就提出警示,利导教育他(她)以后不再重犯。当然赏识也是一门艺术,首先赞扬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肯定,绝不是虚情假意,但切不可事无巨小都大加赞扬,这样不利于他(她)心理的成熟。另外,背后的肯定比正面的赞扬有力得多,有两种方法:一是借别人的口来表扬,二是您背着他(她)表扬但要让他(她)听得到。
六、引导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
西汉有个叫陈蕃,小有名气,却懒于整理自己的房子,有一天朋友当面责怪他的坏毛病时他却慷慨地说:“大丈夫当扫天下,何能事一屋乎?”他的朋友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呀,一个不好小事的人何以成大事?一个从小没养成好习惯的人长大后又怎么能成就大事业?好习惯产生好行为,好行为导致好结果,可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何等重要,而且要从细节开始,从小事做起,比如引导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吱声、不掉饭粒、用完玩具及时收拾并放置整齐等,教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决不轻易代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孩子更早自立、自强。 七、理解您的孩子
我们都渴望被理解,但真正做到理解却很难,尤其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支理解更是难上加难。小孩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任何不理解的事他们都渴望了解,包括对爱情和性,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相关提问选择一味地搪塞、隐瞒、呵斥,甚至扼杀,不料这样往往反而更增加了他们对这方面的神秘感以及渴望了解的欲望,更何况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与其这样何不开诚布公让他们了解,并因势利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暂时不宜的。我相信只要大人引导得当,孩子是会明白道理的,怕只怕我们一味地封闭、扼杀,而孩子们却不知不觉地做错事犯错误还愚昧无知呢,那才是教育的最大悲哀与失误。
八、环境与楷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师孟母三迁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话说春秋时的孟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不惜三次迁移住处,最后确定搬到一个学堂附近定居,每天早晨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年幼的孟子跑去看,耳濡目染,再经过刻苦学习,最后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儒学代表的杰出人物孟子。如今很多家长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是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只是给他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而已,并非真正的成长环境,所谓成长环境是指在安全与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同时给以适当的困难的一个理想场所,适当培养孩子吃苦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才有利于他们将来直面人生的坎坷与激烈竟争。
另外,前面说过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的楷模。很难想象沉溺于麻将桌的父母能取信于自己的孩子,,佛教常提到一个因果循环:种瓜得瓜,善因结善果,恶因遭恶报,假如您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侈得是一个爱学习的家长。所谓书香门第多贵子,纨绔家庭多逆儿便是这个道理。
九、均衡的营养
如果您在培养孩子时外在条件都很好,可是孩子还会出现各种各样让您头疼的问题。那您就该检查一下孩子的营养摄入有没有问题了。无知的爱反而是害,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加所谓的营养,鸡鸭鱼肉轮番上阵,还变着法儿满足口味,结果胖墩满天下,导致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殊不知现代人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各种营养素摄入得不均衡。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做家长的还必须了解营养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想要让您的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良好的教育非常重要,而且要让孩子身体健康、活泼可爱、学习优秀、品行俱佳、人见人爱,家长们确实需要认真学习一些营养保健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孩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