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徐子平--完善四柱八字推命理论?后人祀之号徐真君》,欢迎阅读!

徐子平--完善四柱八字推命理论 后人祀之号徐真君
晋安帝时为华阴令。后弃官学道,隐于武当山砂郎涧钓台之下。隆安二年(398)羽化,后人祀之于石鼓庵,号徐真君。著有《定真论》、《喜忌篇》、《继善篇》等留行于世。
徐子平(公元907-960年),名居易,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子赋注》二卷,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以致于八字法称为子平法。元代刘玉在《已疟编》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清人顾张思在《土风录》专列《子平算命》,作为一种民俗。港台流行的《渊海子平》,就是以“子平”为名的算命术名著。
在总结四柱算命理论(即俗称的八字算命)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两个人物是常常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是唐代的李虚中,相传他最早奠定了八字算命术的基本原则,不过根据一般的说法,李虚中所使用的仅有年、月、日三者的干支,因此还只是“三柱”的算命术;另一个是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相传他把李虚中的三柱算命术变成了年、月、日、时“四柱”的算命术,所以后人也常常把四柱算命术称为子平术。因此,李虚中和徐子平遂被认为是四柱算命术的建立者。
李虚中的生平材料见于韩愈为他写的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该文见于《昌黎先生集》卷二十八,文中对于李虚中的相关情况介绍甚多,是我们了解李虚中情况的最重要资料;可是徐子平的情况则不太一样,他的生平事迹极少见于文献记载,主要是出自后代的一些追述,是一个罩着神秘面纱的人物。算命学说的发展历程是否与后人所归纳的这一线索一致,徐子平是否对于算命学说有这么大的贡献,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考察。
其实,如果我们结合相关材料检讨一下以往的相关讨论,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八字算命并不始于五代或宋初,唐代就已经出现,而且李虚中的算命方法中已经采用。
关于李虚中是用八字算命还是用六字来算命,实际上一直就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上称“唐李虚中始以人初生岁、月、日、时,测其十母十二子相生相克,以逆知人之贵贱休咎”,主张李虚中的算命理论中包含有“时”的干支。类似的言论亦见于宋代洪适《盘洲文集》卷三十四、元代吴莱《渊颍集》卷十二、明代张萱的《疑耀》卷五、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七等等,他们均认为李虚中算命方法所用为四柱;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李虚中算命不用时的干支,因此是一种六字的算命方法,如宋代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袁文《瓮牖闲评》卷七、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十三、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五、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九等均持此说。
这两种意见截然不同,但所根据的材料却完全一致,实际上是对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的一段文字理解歧异而造成。韩愈在介绍李虚中的算命术时说,李虚中最深于五行学说,其算命特点是“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天贵贱利不利”。对于这句话,很多学者认为其中仅提到了年、月、日三者,因此是三柱的算命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里面包括了年、月、日、时干支,是一种四柱的算命方法,这两种观点在很长的时间里同时存在,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李虚中命书》一书,在为该书所撰写的提要中,四库馆臣明确主张李虚中仅用年月日的干支来预测人命,而并未用“时”这项因素,真正的四柱法实际上是到宋代才使用。四库馆臣还在其它许多篇的提要中反复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C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