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读后感

2022-08-22 05:3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读后感》,欢迎阅读!
论战,读后感,启蒙,地质,时代
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读后感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渺小的星体,是太阳系行星家族中一个壮年的成员,有着丰富的多种物质,构成它外层的气、水、石三圈,对生命滋生和生物发展,具有其他行星所不及的特殊优越条件。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在地球上从事生产劳动,要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这是很自然的,也是有必要的。“地球上”这个词,从范围看,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和地球表面以下一定的深度,还有在我们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这层大气,是地球上部的组成部分,大气的底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不能分离,与地球表面所发生的变化,在很大范围内有密切的联系。人类在改造自然、改进生活的斗争中,一直在和地球的表层打交道。看来,有一种趋势,今后还要以更大的努力与大气层和地球深部不断地打交道。关于大气层中各种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主要有气象工作者和天文工作者分别担任;地球表层和深部的探索工作无疑属于地质工作的范围。

人类通过在地球上从事生产劳动,逐步对地球有所认识,那些认识,最初总是感性的。为了突破“必然王国”的束缚,进入“自由王国”,就首先需要掌握在上述范围内,自然界不断发展的规律,才好总结自己的经验从而把认识自然的水平提高。

地质科学大体上是在这种要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的记载吿诉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些人注意到构成地球表面那些有形的东西,不是永远“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在中国恐怕传说最早,如中国《麻姑仙坛记》上就提出过“东海三为桑田”。在希腊,公元前500年,哲罗芬就注意到现今海水里的螺蚌等类,在莫尔他岛上夹在远远高出海面的崖石中。其他,如宋代(十一二世纪)的沈括、朱熹,意大利的达·芬奇(十五六世纪)对海陆的变化,都提出了比较更具体的地质现象作证。所有这些,都是一些粗略的概念,而没有成为地质科学开始发展的基础。

近代地质学,可以说是从西北欧那个小天地之中开始发展起来的。当地当时极顽固的宗教势力,对自然科学,首先是地质科学,跟着就是生物进化论,是不共戴天的。当时的宗教尽管经过了一度改革,那些宗教权威还是死死抱着一种传统的迷信来迷惑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上,政治上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他们说: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上帝用了6天的功夫一手创造出来的。而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愈来愈多的事实,与上述宗教的迷信是格格不入的。不仅格格不入,而且科学家的观点是为宗教所不允许的。这样,就发生了科学,首先是地质学,宗教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由于宗教势力在西方的封建主义,随后,资本主义世界中,有悠久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到了今天20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在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并没有肃清。

地质学开始发展的时候,地质现象进行探索的主要任务,都是立足在他们所见到的事实上而从事劳动,他们的大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教会把他们这些人都看作是“异端”,把他们的话都当作“邪说”;而他们彼此之间,因为观点不同,对同样的现象认识不一致,这就形成了水成论和火成论两大学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2l.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