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A109A1010反思

2022-11-10 01:2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青藤A109A1010反思》,欢迎阅读!
常青藤,A109A1010,反思
常青藤A109A1010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篇一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和学生们一起来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问题的预设与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这个角度是成功的。管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由于缺乏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快是珍爱生命,所以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琼珊在这里可以作为不热爱生命的反面典型。另外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如何体现出他那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的。实际上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都处作了铺垫。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积累了经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篇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在公开课展示过程中,我感觉在文本的解读、教学技艺等方面都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这篇文章采用1215导学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充分预习,学生理


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的设置与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分角色朗读,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本课中教者注重课堂语言的锤炼,尽量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索和思考,并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重要的教学节进行总结提升,给了学生以很大的启发。这样课堂时间节约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讨论充分,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希望对以后有所借鉴。

首先对于人物的探究,我要求学生对本文的三个主要人物都进行了分析,虽然有所侧重,但还是过于面面俱到,这就导致课堂内容太多,教学时担心时间来不及,有些活动没有展开,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讨论不够充分。

其次,设置的补写想象情节的活动虽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展示也非常精彩,但似乎违背小说作者创作的初衷,也不能凸显本文欧亨利式结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m5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