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随堂小测

2023-03-02 21:40: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二章随堂小测》,欢迎阅读!
孟子
孟子二章随堂小测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解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往送之门,戒之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高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

3.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指的是:

4.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4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孙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古代楚国都城。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③说义:陈说道理。④方术:所持方策。⑤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⑥期期思:孙叔敖的故乡。⑦舆:车。⑧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称荆庄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王舆迎叔敖 以衾拥覆

B.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 往送之门,戒之日 C.征于色 所恶有甚于死者 D.吾将为子游 士卒多为用者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荆王欲以为令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

(2)此沈沈尹茎之力也

4.【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



【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

三、思考探究

题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通过言来引出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附,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幸福为理想。因此,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他认为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守自己内心的仁、义、礼的道德高尚、节操高洁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题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我认为,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就像课文中所论述的,人处于逆境中,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列举事例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生于优患最好的阐释。那,勾践屈服求和屈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列举事例二:人们往往会在安逸享乐中消磨了意志,最终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李自成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于是开始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结果一败涂地。

题三《孟子》文章以雄瓣见长,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课文中举两三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举例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排比,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即富贵不能使之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之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举例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连用了56”,列举了历史上的6个名人,说明他们都都出身卑微、经过种种磨炼之后终于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垂青史,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从而较好地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l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