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演讲的主题的方法

2023-01-29 16: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炼演讲的主题的方法》,欢迎阅读!
提炼,演讲,方法,主题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有主题,演讲也不例外。所谓演讲的主题是指讲者通过演讲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演讲的“灵魂“和“统帅”,它烛照演讲的全过程,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有声语言的使用、情感的处理、态势的设计等,都统统由它调遣决定,听它指挥,为它服务。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活生生的,统一而完整的演讲整体。演讲应该有一个明确而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然而,当这样的主题确定后,如何把它提炼成格调高、内涵深、角度新,并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主题,则是演讲者在构思演讲时就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成败。下面就介绍几种提炼演讲主题的方法: 一、抓动机

什么是“动机”呢?当音乐家谈到一个动机时,它的意思是指一系列有 联系有特点的声音,音乐家对它们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为乐曲的主旋律。我 们把它移植到演讲学里来,意思是讲者接触生活、素材、题材时,接受到它 们许许多多信息(即意蕴),通过讲者形象的、逻辑的、灵感的三大思维组 成的网络,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到一个或几个有特点的“意蕴”,它(们)不 是一般的“意蕴”,而是与主题有联系、或是可以发展、提炼和形成主题的 “主题意蕴”,这就是“动机”。这动机也许只是生活材料中的一草一木、 一雀一鼠、一眼一眉,或一句话、一本书、一出戏、一则新闻、一段资料..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平凡事物,但演讲者却能独具慧眼,抓住它,作为提炼 演讲主题的动机。例如,齐齐哈尔市曹晓燕同学的演讲《做一个神通广大的 孙悟空》,谈到她进师范学院前夕,当教师的妈妈送给她一个装满学生来信 的匣子,这代表妈妈一生精神财富的匣子就触发了讲者提炼主题的动机。讲 者由“信匣”展开联想,把教师比作会使分身法的孙悟空,能把一个人的智 慧、美德和贡献变为几十、几百、几千人的智慧、美德和贡献,把一个齐天 大圣变为无数个齐天大圣。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歌颂了教师的伟大,表达了自 己的职业理想,使演讲具有根强的艺术感染力。可见,动机就象燃料启动的 火箭一样,启动着主题冉冉飞腾。

二、炼意境

我国传统艺术创作非常重视对意境的创造。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 “有境界自成高格,”不光诗人作诗,画家作画要讲求意境,演讲家发表演 讲,也要讲求意境。有了深邃优美的意境,就会使演讲的主题诗意化,产生 巨大的艺术魅力。演讲的意境是指演讲者主观的“意”,即思想感情与现实 生活的“境”,即主活现象的辩证统一。讲求意境的演讲,如同把粮食酿制 成馥郁醇美的酒,这“酿制”的功夫是重要的。演讲者应善于在现实生活中 “捕捉”那些具有诗情画意的情节、细节、场景,通过演讲者本人的感受和 理解,达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熔铸成深而美的意境。只有作到以“意”为 主导,以“境”为基础,“即境以孕情”,又“缘情以造境”,才能做到“境” 随“意”高,使整个演讲的主题升华,例如,南京市徐宁同志的演讲《叶的




事业》,讲者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 贵的,但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提炼出了 富有诗一样意境的主题:幼教事业是“叶的事业”。每个幼儿教师都象是一 片绿叶,在党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孕育着果,孕育着神州大地的万千桃 李。使演讲具有一种隽永感人的力量。

三、找哲理

演讲主题要具有一种深刻的内涵,必须揭示生活的哲理,讲者要善于根

演讲主题的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综合发现事物运动 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其本质并把它凝炼为一种哲理,使之贯穿于整个演 讲之中,那么,就会使演讲的主题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例如,河北省李芳保、李换运二同志撰写的演讲稿《沉重的翅膀》,他们先 揭示了这样一种自然现象,“一只羽翼丰满,善于飞翔的鸟,当它的羽毛被 雨水打湿而粘粘地贴在身上的时候,就不能展翅飞翔,因为,它有一双沉重 的翅膀。”他们再从自然的哲理推演到社会的哲理:“我们中华民族就象一 只扶摇而上的大鹏,我们人口的增长,就象急风狂涛,使鲲鹏的翅膀变得沉 重了,它怎么能腾空飞翔呢?让人口剧增的骤雨停止吧,中华之鲲鹏定会展 翅腾飞!”这样富有哲理的演讲主题给人的启示无疑是深刻的。

四、出新意

艺术作品贵在创新,演讲艺术的优劣也在于一个“新”字。我们提炼演 讲的主题要浊辟蹊径,别具匠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用自己的头脑去想别人设想出的道理,用自己的嘴去讲别人没有讲透的话。 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立思考、独到评价贯穿在整个演讲中,给人以耳目 一新之感。要使主题有新意,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具有“怀疑动机” 即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或观点提出怀疑。其 二,还要具有“抗压性动机”,即力破陈规陋习,锐意进取,勇于革新。其 三,还要具备“自变性动机”,即能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提炼出新颖的演讲主题。例如,福建省陈军以同志的演讲《小草精 神值得提倡吗?》,对广为流传的《小草歌》的主题提出了质疑,“如果英 雄也算作小草的话,天下就不会有大树!年轻的朋友,当你高喊一声‘我是 一棵小草’的时候,你内心是何种感觉?是觉得自己高大了,还是渺小了? 是觉得自豪,还是失落?是觉得有了进取心,还是觉得只是找到了混日子的 借口?你问过自己吗?为什么我应当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为什么我下去 争做一棵参天大树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坚决地摒弃这种可悲可怜的小草 精神、小草理想,立志做一棵敢挡东西南北风、能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参 天大树吗?”请看这种反弹琵琶的演讲主题是多么新颖和深刻,它闪烁着演 讲者独立思维的火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TJ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