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主题活动《蚂蚁》》,欢迎阅读!
![小班,主题活动,蚂蚁](/static/wddqxz/img/rand/big_38.jpg)
小班主题活动《蚂蚁》
我们小班教室位于底楼,由于受潮的关系,柜子下面、地板缝里、走廊里时而有蚂蚁、小虫子之类小动物的出现。吃过午饭孩子们喜欢搬上小椅子,和同伴一起坐在走廊里晒晒太阳,玩一些安静的小游戏。不过小班幼儿另一特点也是好动,他们坐在走廊里一刻都不会停。没过多久,细心的孩子便发现了台阶下许多蚂蚁。之后,每次上厕、洗手后,孩子们第一件事便去看蚂蚁,乐而忘返。我见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于是我开始收集资料,选择各方面教材,组织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蚂蚁,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案例一:
“王熙雯快过来看,这儿有蚂蚁。”高梦垚向不远处的王熙雯喊。随着高梦垚的喊声,好几个幼儿都围了过去。 “真的,是小蚂蚁。”姜欣妍说。 “你看,蚂蚁爬到洞里去了。”刘亦扬又说。 “这是它的家。”高梦垚说。 “这儿还有,快看呀!”任浩然大叫。 “哇!那么多小蚂蚁!”王熙雯说。 “蚂蚁真小。”高梦垚接着说。
“蚂蚁当然小,要不然怎么爬进洞里去。”旁边的姜欣妍说。 分析:
小班幼儿天真无邪,他们会和娃娃自言自语,会对蚂蚁:“小蚂蚁,我唱一首歌给你听,春天天气真好…花草说悄悄话,在他们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喜欢用动作与语言和它们交流,而动物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几天发现孩子们上厕或洗手完都在看蚂蚁,还会在一起讨论蚂蚁。教师发现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他们有了探究蚂蚁世界的欲望,有了这个良好的动机,我们开始收集资料,选择适当的教材,使孩子们获得关于蚂蚁更全面的信息。
案例2 : 高梦垚:“小蚂蚁,小蚂蚁,你在干什么?”…” 王熙雯:“我会念儿歌,小树叶……” 姜欣妍:“你念的一点也不好听,我来念,我来念……” 分析:
从孩子们几句简短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与小蚂蚁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这为主题教育《蚂蚁》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案例3 :
讨论:蚂蚁长得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对蚂蚁的了解 张晋辰:蚂蚁长得很小的。
孙郑琦:蚂蚁有脚的,它们会爬的。 刘亦扬:蚂蚁身上是黑色的。
王芃玥:老师,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晓晓:蚂蚁还有眼睛、鼻子和嘴巴。 分析:
由于蚂蚁比较小,有些细小的地方孩子们用眼睛不易看清楚,同时,由于孩子们还处于小班
时期,观察事物比较表面和片面,不会深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尽管孩子们天天跑去看蚂蚁,和蚂蚁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但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蚂蚁的认识是粗浅和零碎的,我们还必须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整理、构建关于蚂蚁的知识网络。
案例4 :
借助图片深入了解蚂蚁
1、教师:蚂蚁弟弟给我们寄来了许多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2、幼儿自由观看图片。
刘亦杨:你看,你看,这只蚂蚁身上是黑的,这只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孙郑琦:这儿还有红色的。 邵意哲:哇!那么多蚂蚁。
黄曾琪:快看!快看!蚂蚁有两只脚长在头上了。 童一轩:咦!脚怎么会长在头上呢? 黄曾乐:我也不知道。
邵意哲:老师,这是不是蚂蚁的肚子?蚂蚁的肚子好大呀! 刘亦扬:快来看呀,这是蚂蚁有翅膀的,老师,它会不会飞? 分析:
孩子们在放大的图片下能更清楚更仔细地看到蚂蚁,自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原来蚂蚁长得都不一样的”,“原来有的蚂蚁身上是黑的,有的是咖啡色的。”“怎么蚂蚁头上还长脚?”等等,孩子们有了疑惑,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活动取得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顺利高效完成的保证。
我是小蚂蚁
高梦垚:王禹橙,王禹橙,我是小蚂蚁。 王禹橙:我也是小蚂蚁。 高梦垚:我是小蚂蚁垚垚 王禹橙:我是小蚂蚁橙橙。
高梦垚: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好不好? 王禹橙:好的。
两人说完满脸笑容,手拉手出去做游戏了,游戏中垚垚不停地摸摸自己的头饰有没有歪,脸上也不停的笑着。 分析:
在孩子们一到园后就给他们一个蚂蚁头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以小蚂蚁的身份玩,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早早地进入角色,为下面的教育游戏打下良好基础。
案例5 :
“你们看,这儿有一个洞洞,是我们的新家。”教师指着那个被装饰成洞口的教室的门说:“快,回家了。”小蚂蚁们看见自己的新家可乐坏了,在蚂蚁妈妈的带领下听着《小蚂蚁》的音乐在自己的小床(小椅子)上睡觉了,“天亮了”妈妈一边唱着歌一边根据歌词表演(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的直摇头,小小蚂蚁想想,想个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妈妈,我帮你搬。”“妈妈,妈妈,我去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L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