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养老机构一院两制改革探析] 两制是什么

2023-01-06 03:5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办养老机构一院两制改革探析] 两制是什么》,欢迎阅读!
两制,公办,探析,养老,改革
[公办养老机构一院两制改革探析] 两制是什么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发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正在加快推进。公建民营办民营是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但是,由于受资金、人员、供养对象和运营情况等因素限制,公办养老机构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能、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一了之,可采取渐进式的一院两制模式进行缓冲和过度,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向建民营公办民营发展。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一、实行一院两制动因探析所谓一院两制就是公办养老机构将供养老人与代养老人分区入住,将代养老人入住区域实行对外租赁经营,租赁区域的人事、收费等按企业化、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实一院两制,破解公办养老机构在职责权利、人员配置、经费拨付、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一院两制改革,一方面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气候形成倒逼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内部服务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陈旧落后而催生改革。动因一:国有资产投入大,但产生的效能不高。公办养老机构经过历年投资建设,具有资产大和人员多等特点,但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社会效益方面,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福彩公益金和地方财政,养老院规划开始到项目完成,每个环节都要多方支持,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建设周期长,养老床位迟迟不能投入使用,面临床少人多的局面,很难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在服务收费上,受物价、审计等方面制约,加上要体现托底线、救急难的福利性,定价低且调整困难,普遍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扣除开门成本和人工工资,在确保没有安全责任事故的前提下,仅能保本或微利运营,更难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动因二:管理体制机制限制,缺乏发展活力。公办养老机构在收支分配、管理服务、劳动人事、服务项目上缺乏自主活力。公办养老机构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靠财政拨付,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在宣传策划、创新服务等项目上投入不足,难以聘请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和专业医疗技术人才,存在防止意外事故,确保吃饱穿暖重常规生活服务,轻医疗康复服务维持会长现象。同时,由于受服务项目和服务收费的严格限制,无法为老人提供特制的个性化消费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国家统一的工资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机制,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导致管理不善、服务不优,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动因三: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公办养老机构具有设施好、收费低等优势,形成了公办一床难求,民办一人难求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公办养老机构作为政府主办养老机构,有成熟的养老管理和技术力量,面对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如能输出自己管理和技术,尝试规模和连锁经营,无论是对政府、对社会、对老年人及家庭,还是对单位自身,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由于受单位的性质制约,很难像企业那样自主、自由经营。如果能够通过一院两制向实体发展,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为我所用,通过主动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接,实行养老资源、技术、人才输出,通过对外参与承接养老项目和养老工程的建设,就能开辟养老服务新天地,实现跨出院门大办养老、办大养老的目标。二、实行一院两制的成效探析对公办养老机构实施一院两制改革,将代养区域进行市场化运作,既能保持公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服务性质,又可发挥民间运营团队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优势,关键是可以让老人享受到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可谓一举多得,一改三赢。成效一:有利于理顺公办养老机构权责关系。实行一院两制后,有利于将公办养老机构从繁重的代养服务中脱离出来,从以直接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为以购买服务和服务监管为主,以增强其内在生机与活力。在人员管理上,一院两制的实施,可以节省大部分工作人员,集中在编人员专心做好供养服务。在经费上,由民营方负责代养服务各项开支,能够减轻公办养老机构经费负担,同时民营方的租金可以弥补供养经费的不足,更好地改善三无及困难人员的养老服务工作管理上,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公办养老机构既能够充分履行社会托底职能,


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承担社会代养职能,可以有效破解供养代养扯不断、理还乱,双线作战、两头受气、吃亏不讨好的被动局面。成效二:有利于提升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一院两运营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的门槛,可以让民办养老机构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管理服务上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前期投入上,民营方省去了土地、建筑等方面的巨额投资,仅需将必要的资金用于前期的运营运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轻装上阵。在扶持上,民办养老机构能够享受到政府一系列有关养老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公办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技术人才支持。在运营上,可将配餐送餐、卫生保洁等服务项目,择优外包给餐饮企业、家政公司等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提升专业化水平。在人员管理上,可以自主优化人员配置,自主调节养老服务收费价格,达到经济效益最优化,员工的工资必然会增加,这将成为吸引和留住养老服务人才的关键。成效三:有利于平衡养老服务市场一院两制能够破除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差异,能够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优化养老资源配置,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一是机构内老人的个性化服务能够得到满足,既能享受到公办养老机构精致的硬件设施,又能享受到民办养老机构精细的软件服务。二是服务惠及周边老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灵活,可利用成功经验建立分支机构,分布在周围社区,规模在50张床位左右,而且一专多能,不仅收住社区的失能失智老人,而且培育和发送护理员到家庭,为失能失智程度较轻的老人服务,还可以开办社区日间照护中心,实行喘息服务和为老人送餐服务,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三、实行一院两制的方法探析实施院两制改革,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方法一:精心设计改革方案,争取多方支持。一院两制涉及多个环节,需精心组织,并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在区域划定上,将租赁区和供养区合理分开,做到各自的配套服务设施相互之间不影响。在租赁期限上,科学设定,期限过短对民营方缺乏吸引力,期限过长存在市场风险,一般以五年以上、十年以内为宜。在费用收取上,既要防止民营方唯利是图,也要防止其无利可图,在合作初期,出租方可酌情减免国有资产使用费等,让民营方在轻松的氛围中集中时间、精力、能力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完善内部管理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办养老机构制定详细改革方案后,报上级民政主管机关备案,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的支持,帮助民营方落实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相关待遇。方法二:公开招标选定合作方,明晰双方权责。选定合适的民营方是顺利推进一院两制改革的关键,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经营者个人品德、经营能力、对养老事业的热爱程度、经济指标、诚实守信等多方面考察,优中选优。为明晰权责,督促经营者管理服务到位,公办养老机构要安排专人专班负责管理,对民营方要明确其法人资格,并监督其承担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规定公办养老机构的国有资产归公办养老机构所有,民营方个人添置的部分归经营者个人所有,对租赁的设备,只有使用权,并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利润分配上,民营方除按协议条款定期缴纳租金外,其余部分归民营方所有,真正实行投资由民营方支付,人员由民营方聘用,收支由民营方支配,管理由民营方决策,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法三:科学合理处置遗留问题,组织人员分流。目前,公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冗员现象,需要提前做好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分流工作工作人员分流可采取两种途径,是鼓励引导员工通过登记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或公司制企业,利用专业优势承接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营和服务外包项目,实现人员分流和机制转换。二是由民政主管机关在本系统进行分流,按照个人意愿和能力,让大部分人员留在公办养老机构工作一部分调剂到本系统内,逐步消化分流人员。在薪酬管理方面,统一实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服务对象方面,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以往入住的老人,由物价部门核定收费价格,对新进自愿入住的老人,护理价格随行定价。方法四:为民营方提供扶持服务,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一院两制能否成功,公办方对民营方的扶持是前提,监管是保障。一是在租金、合作时限和补贴上的支持。养老服务属公益事业,只能是微利薄利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50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