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人格的心理传记学研究》,欢迎阅读!

鲁迅人格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知名作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在影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鲁迅人格及其心理传记学研究。 一、鲁迅的生平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象森,号阳明、醉翁。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福建罗源县。他父亲去世后,他搬到北京西山乡读书,学习日语,受到文化外来影响。1898年,他在北京进修科学,参加英籍教师布朗所开办的“虎溪学堂”。1904年,鲁迅考取北洋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历史及政治学,与李鸿章、王安石等大政治家交往,接触改革思想。1905年,鲁迅考入美国医学院学习死亡学,但他在美国仅仅呆了一年就辍学回国,因为他拒绝接受关于死亡学的三大观念“人类只有一次死亡,死亡是末日,凡是死去的都会复活”,他反对“死亡之沉默”,认为“死亡的真理只有一个,就是生存”。1907年,鲁迅在京畿读书,1908年,他开始发表文章,开办北京社会研究所,提倡新文化运动。1909年,鲁迅在京畿出版《周末秀报》,推广西方思想,影响良好,1910年,被禁止发表文章,被迫潜逃,后来定居江苏苏州,继续作家生涯。后来,他又历经了浙江吴兴、宁波、福建厦门等地,最终来到上海,参加上海文艺。 二、鲁迅的人格
鲁迅的人格特征是他非常有抱负,有非凡的理智,有坚定的情感,
- 1 -
他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做出历史性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不断求索自我,提出新概念,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他的人格涉及到政治、文学、宗教、思想等,其主要特征是坚持新文化、倡议思想解放、反对官僚主义、社会正义和民族觉醒。他运用各种文学手段,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反映了他的生活理想。鲁迅的人格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他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被称为“人格发展的历程”。
三、鲁迅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许多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鲁迅,揭示他的人格特征。他们分析鲁迅的文学作品,将他历经的生活事件、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作为研究对象,来揭示和解释鲁迅的人格形成过程。鲁迅的思想大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和理解之上,鲁迅在这方面有着积极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他提倡人们放弃封建思维,拒绝宗教信仰,主张人权平等。最重要的是,他笃信“自由宽容”的思想,维护自由的权利,致力于改革中国的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鲁迅是一位有抱负、有非凡理智、有坚定情感的人物。他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运用文学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想,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v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