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欢迎阅读!
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支侧模(槽钢)→混凝土(人工)摊铺→振桥振捣和粗平→细部振动棒振捣→细刮(主要是细部的处理)→人工收浆→机械提浆、磨光→养护→割缝
2、施工方法: ⑴定位放线、支侧模:
定位放线重点在于控制槽钢侧模的标高和位置,混凝土设计厚度为100mm厚,使用侧模,其余2cm为标高控制余量。
槽钢的位置根据伸缩缝的位置而定。纵向缝间距为5.7m,采用平头缝,宽度为20mm。横向缝为假缝,宽度为5mm,深度为70mm。纵横缝的分布见伸缩缝平面布置图。
⑵混凝土摊铺:混凝土采用自搅混凝土。塌落度要严格控制在进场时110~120mm。由三轮车运至现场,人工摊铺至设计厚度+虚铺高度(虚铺高度根据经验为2~3cm)。摊铺混凝土时应连续摊铺,不得中断。
⑶振桥振捣和粗平:大面积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振桥振捣,依据侧模标高和弹设在墙体上的水平控制线,达到振捣密实、上表面整平、布满原浆且粗骨料被挤压沉实到混凝土中下部为止。
⑷细部振捣:在侧模边角部位振桥无法振捣密实的部位,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快插慢拔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泡,呈现出有乳浆又大致平整的表面。
⑸细刮:主要是振桥振不到的地方和振后经人工填补砼的地方,用铝合金刮杠人工仔细刮平,达到上表面整平。
⑹人工收浆:使用抹子人工收浆一遍。
⑺机械压光:在混凝土地面初凝后且未到终凝时采用叶片式混凝土压光机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压光,在混凝土终凝结束后再用磨光机二次磨光。
⑻养护:混凝土浇筑24h后进行养护,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自身水化热蒸发的水分不流失,从而达到养护的目的,养护时间为7天以上。
⑼割缝:为克服温度变化产生裂缝,需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地面上切缝。切缝时间应从严掌握,过早切缝会使石子松动损坏缝缘:过晚切缝困难,且缝两端易产生不规则开裂。适宜的时间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6~10MPa。根据经验,本次施工在本季节通常养护3天后可进行割缝施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拟切缝的水泥混凝土上弹出墨线,安好导轨导向架,将切缝机定位,开动切缝机,放水润滑,转动刀架手柄,缓慢进刀,使锯片首先达到设计缝深,然后旋紧螺丝,锁住丝杆并开动行走。
3、技术措施:
⑴平整度的控制:首先确保水平控制标高的准确性,再通过水平控制标高精确控制槽钢侧模的平整度,混凝土的平整度就依据侧模控制,如此较为直观,且易于控制。
⑵控制由于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首先施工时的温度不能过高,宜在25℃左右,所以地面施工时间段最好控制在夜间施工和早上施工;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留设伸缩缝。在柱脚周围切割隔离缝,与地面混凝土分开。
⑶控制表面颜色和施工缝的位置:为避免留设施工缝后完成面上颜色不均匀,甚至出现施工缝不整齐或在施工缝出产生裂缝,将施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p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