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教育读后感(一)

2022-08-15 16: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家庭教育读后感(一)》,欢迎阅读!
读后感,家庭教育,最新
【最新】家庭教育读后感(一)

仔细拜读了>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 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把握好 爱孩子 管孩子 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 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 .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 吃苦 ,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当让他自己做 ,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同时,他也指出,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 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 ,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 以身作则 条原则 .在婴幼儿,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 一致性 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 家长教育一致性 ,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别是>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


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_世纪初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着 >,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作为教育者的我,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o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