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在培智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探索

2022-08-15 21:2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知行为疗法在培智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探索》,欢迎阅读!
复训,培智,认知,疗法,探索
认知行为疗法在培智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培智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培智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级与2018级在校培智儿童共20名,2018级为实验组,2016级为对照组各10名,实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将两种训练方法效果进行比较,记录并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提高了康复效果,缩短了康复训练时间,纠正错误认知,对促进培智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康复训练 培智儿童 一、现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公布,2018年有1074.7万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智力残疾83.8万,多重残疾120.5万。在培智学校中,这些学生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类别多、程度重,有教育与康复双重需求。学生的个体间差异显著,除智力障碍之外,多数学伴有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障碍。需要兼具教育和康复知识与技能的教结合特教教师。在职教师对于医学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为特殊儿童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内容方法的能力。作为特教教师应为这些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科学、可持续的教育,有效实施康复训练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们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正常过程的夸大或极端化,改变其认知是帮助达成改变其他系统的桥梁,认知行为疗法操作较为简便,效果比较确切,节约时间的优点。因此,借鉴认知行为疗法对培智儿童进行科学评估、调整、重塑,其认知行为,高效、全面地提升培智儿童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特教教师应用的课题。 二、理论、案例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物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事物本身。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人在环境中思维活动、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依据认知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人们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

我校选取2016级与2018级培智儿童各10名,2018级为实验组,2016级为对照组,2018级实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则只进行康复训练,将两种训练方法效果进行比较,记录并观察两组康复效果。实验组学生情况如下。

小洋,男,20115月出生多动,智力低下。小妍,女,20112月,出生时缺氧,智力低下,弱视。小甜,女,20065月出生,智力低下。小毅,男,20117月出生,智力低下。小熙,男,20102月出生,智力低下。小宸,男,20115月出生,脑瘫。小文,男,20114月出生,智力低下。小然,女,20126月出生,自闭。小林,男,20099月出生,脑瘫。雨泽,男,20128月出生,脑瘫。

在进行康复训练刚开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最常说的是:不、不会、不行或我不会。说明学生存在消极自动化思维,需要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消除其消极自动化思维,排除假如、如果,构建积极稳定的核心信念。在日常课堂中不断激励孩子、挖掘孩子的特长,发现每人的闪光点,在各种活动中展现、发扬,形成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勇于拼搏,越挫越勇的品质;逐渐建立我能行、我自信的核心信念。才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家长不断学习、认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念、理论 三、实施方案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按照学生需求,科学地进行康复课程设计和实施,保证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程实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1.全面评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认知、行为心理学知识对学生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增强学生、家长的信心与希望。打破单学科语文数学组)评估、备课模式,邀请所有任课教师、家长参与,对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存在问题、日常行为习惯等进行汇总、剖析。各学科任课教师以本学科课程标准》为基准,共同设计各自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这样各学科任课教师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便于个别化教学,又可以借鉴、融入其他学科教师的智慧及课程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组织实施。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纠正歪曲的认知。通过行为实验、角色扮演、简单的意象转变、身体技术、思维记录逐渐改变认知行为。(1)人们对事物从感觉或感知到思维伴随情绪或情感的变化产生行为,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康复训练课程实施中应创设一个愉快、自由、主题明确的环境,学习训练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尽情地玩耍和娱乐,达到愉悦情绪的满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教学内容丰富趣味化,把动作训练、感知觉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情绪与行为训练为核心的四大模块康复训练课程,与学科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等)有机结合,也与其他课程融合(隐课程)。(3)康复训练形式多样游戏化,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无拘无束地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真正在游戏学习,在游戏中成长。4)坚持系统性,渐进化,大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不仅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他们的身体缺陷,更要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在做简单的跳跃活动时,就有可能摔倒。作为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就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正确处理孩子因身体疾病上的突发事件。比如:像有癫痫病的孩子,你不能让他参加剧烈的运动,提防他的头扎地;有先天心脏病的,不要让他快速跑等。具体实施要以学生现有能力为起点,做小步子多循环,训练后及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坚持正强化、弱消退。学生小洋在上其他课时,哭、闹、打骂、拉、拖进教室,刚进教室哭闹不止,无法进行有效教学。我发现他对音乐特别感兴趣,音乐一响起来,就会很有明星范地伴着音乐节奏边唱边跳。我及时激励强化表扬他,行为上慢慢变好,上康复课时,他第一个跑进康复资源教室,能配合做康复训练。既强化了其特长发展又促进了全面进步。对他多动、无益的言行冷处理,弱化其不良行为。指导学生每节进行一次放松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短于3分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周、日活动计划,安排适当的家庭作业,让家长帮助训练,书面记录学生的情绪变化、时间等,及时反馈给教师。

3.评估、改进教学。坚持评估、训练、再评估的原则,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进教学设计,重新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让生命自由发展。不是帮助学生把问题从眼前消除,而是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四、成果与不足

小泽平时生活、上课只能躺在轮椅上,通过康复训练,运动能力大幅增强,一个人搀扶着可以自己走动,背几十首古诗。小泽的家长说:为了孩子的康复训练在某个康复机构一年花费一万多元,没有什么成效,孩子来到学校上学不到一年,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我非常感谢老师们。小林经过康复训练,可以自己摇摆走路,大声唱歌,说相声,语音洪亮、清晰,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较阳光、自信。与2016级对照组相比学生都有比较大的进步。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我们特教教师最大的欣慰。小宸在康复机构康复两年后,在家没有继续康复。20189月到学校报名上学,没来。我去家访,看到他四肢已经萎缩,身体僵硬,不能弯腰,脑袋显得特别大,一双大眼睛,和他说话不会发声,可能听懂一点,就露出笑容。错过了有效康复训练时间。很让人痛惜。两组学生康复训练实践证明:认知行为疗法


对调节教师心态,提高课堂效率;缓解家长焦虑、困惑;提升培智学生康复、学习效果有巨大的帮助。值得学习和推广。

存在的不足:学生教育康复还需接纳医教结合的康复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将学校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使其融入社会活。 参考文献

[1] 解读作者:何侃 崔蒙蒙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23期。

[2]大卫.韦斯特布鲁克 认知行为疗法(技术与应用.ISBN:978730019167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g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