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育儿知识报》,欢迎阅读!
![育儿知识,幼儿园](/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9.jpg)
加大消毒力度、预防手足口病
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我园在原有日常消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消毒工作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1、 一日三餐幼儿餐具用蒸汽消毒、桌面用84消毒液消毒。 2、 幼儿图书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暴晒一次。
3、 幼儿玩具每周清洗后用84消毒液寖泡消毒一次;并每日紫外线照
射消毒。
4、 幼儿被褥、枕头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月暴晒一次。 5、 活动室地面每日幼儿走后用来苏水消毒。
6、 活动室、寝室、厕所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另外厕所每日随时
用84消毒。
7、 幼儿毛巾每日清洗后用84消毒液寖泡消毒;水杯每日清洗后蒸气
统一消毒。
8、 门把手、水龙头、玩具厨、水杯架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9、 幼儿桌椅每周清洗后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
10、 空气 3次/周 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周一、三、五)。每日开窗通风。
11、 床单、枕巾、被套 每月用洗衣粉洗涤后用84消毒液寖泡消毒,用请水洗净。
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常识
1、何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
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2、小儿患手足口病后有哪些症状?
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3、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
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4、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卫 生 制 度
星期一 彻底清洗毛巾、水杯
星期二 每月单周清理死角,每月双周政治学习 星期三 八点五十分业务学习 星期四 擦玻璃
星期五 消毒玩具、擦洗消毒桌椅 大扫除 每 天 洗刷水杯、毛巾,并消毒
每餐前 消毒桌面 1:250的84消毒液擦洗,停留
10分钟后清水擦洗干净
厕 所 随时清扫、冲洗,每周彻底清扫、洗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f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