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丰子恺漫画《用功》的启示》,欢迎阅读!

丰子恺漫画《用功》的启示
注意看上图,老师手里的戒尺上写着“毕业证书”,头上顶着一百分的帽子,学生桌面上摆满了学习工具,本来应该是一副严师出高徒的励志画面,又偏偏这位老师横眉斜斜上挑,面如韧铁,颌下扎里扎煞一副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比起张飞张三爷也不遑多让,手掌比稚童脑瓜更大,怎么不让人觉得出奇好笑。
丰子恺先生文气著于中华不假,可对待学习一事上,在这幅图中所体现的仁善却相当讲究一种循序渐进的开导过程,孩子看了自然笑意满满,家长们看了更希望能读懂些讽刺意味。
图名“用功”,实则是在叙述被迫学习的烦恼,换位思考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天生具备的优点,可能站的越高的人,更能明白“道理”这玩意需要铺的越低,需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不求放之四海皆准,但最起码,讲道理的人要尽量和听道理的那个站在同一高度上去,不然张飞般的老师怎么着也教不出读书人。谦逊、豁达、自然、佛心,是先生文章中自然透露出的醇厚感,而绘画的丰子恺,和写文章的丰子恺,又不太一样。
本画集取名《给孩子的漫画》,极尽童心和幽默感,想想丰子恺出身于老黄历的光绪年间,童年大多经历的都是四书五经的“高压”熏陶,比他大上十几岁的鲁迅先生,即使热爱玩闹和新鲜事物, 阿长也只能买来线装版、印刷粗糙的《山海经》,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儿童画册,至于安徒生格林兄弟这样的睡前故事更是离他们远之又远。
所以先生一定了解孩子们在那个年纪最需要的是什么,鲁迅在文章中感慨“ 一到大路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 丰子恺则更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失去一份难得的灵性,所以提笔作画,画童年趣事、画游戏玩物、画爸爸回来了,画梨树结果了,而更善良的一处在于,他的重心并不放在讽刺和励志上,更多的只是记录那份欢乐和充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