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蒋黼《中国教育史》资料论析

2022-11-01 23:01:5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蒋黼《中国教育史》资料论析》,欢迎阅读!
教育史,中国,第一部,著作,资料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教育 学科的诞生;中国教育资料 论文摘要: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当为蒋黼于1905年撰写的《中国教育资料,而非通常认为的是“黄绍箕草创、柳诒徵辑补”完成于1910年的《中国教育史》,故此,中国教育学科诞生的年限将由1910年提前到1905年。论文对《中国教育资料》的作者蒋黼的生平围绕其教育事业作了简介,并析明《中国教育资料》非翻译而是原创著作,继而对《中国教育资料》的版本、内容作了介绍,并认为蒋黼与好友罗振玉共事于晚清时期的教育事业十数年,其《中国教育史资料》的内容受罗振玉有关中国教育史论文的影响至深。 教育史学界一般认为,“黄绍箕草创、柳治微辑补”完成于1910年的《中国教育史》为我国学者自己撰写的第一部本国教育专著。如杜成宪等编写的《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中即认为:“中国教育学科的诞生有两个标志:一是学校中开设中国教育课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了‘癸卯学制’,规定经学科大学堂和师范学堂的教育课程中,均设有中国教育课程二是有了对中国教育 历史 的专门研究,主要是有了中国学者自己撰写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中国第一本教育史著作是由‘黄绍箕草创、柳治微辑补’,起撰于20世纪初、完成于1910年的《中国教育史》。类似的研究,忽略了蒋黼于1905年连载于《教育世界》杂志上的10卷本《中国教育资料。该书后收人教育丛书·五集》并有教育世界社单行本行世。笔者认为,蒋氏《中国教育资料乃是由我国学者自主撰写的第一部本国教育史,早于黄、柳合著的《中国教育史》5年。由于是首部,影响中国教育史学创立的起点年限的界定,且该本各大图书馆较少收藏,甚为稀见,本文对之进行简单的介绍。 《中国教育资料》的作者蒋黼(1866-1911),字伯斧,吴县人,金石学家蒋清朔(字敬臣,著有《纬学源流兴废考》三卷、《洪遵泉志集证》十五卷、《选泉丛说》四卷,曾注《王子安集》)之子,与晚清著名教育家罗振玉相交好,罗氏之孙罗继祖教授在《庭闻忆略》记载其事甚详:“祖父和蒋先生订交也较早,蒋先生初字觑康,后改伯斧,在上述诸人中,祖父和蒋先生的踪迹最密。并提及罗振玉曾为蒋黼撰《墓志铭》记述相交经过及评价曰:“予交君垂二十年,出处与共,方在淮安寓居,过从无虚日,在上海居比舍,日数见,当时贤达以人才询予者,必首举君以应。故予客粤中、客吴下皆与君偕,出则连较,居则接席。及君来京师,住于吾家者半岁。罗振玉给蒋黼写《墓志铭》时在辛亥革命之后,其时罗氏已甚不愿再提及自己以及同僚好友诸如蒋黼于教育界的贡献。事实上,蒋黼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且其行迹多与教育有关。1896年,蒋黼协助罗振玉创办了农学会,作为该会的骨干,于1897年参与创办了《农学报》,出刊至1904年末,1898年至1900年,农学会名义参与创办了南洋公学东文学社,培养出了诸如王国维、樊炳清(字少泉、抗甫,古文家、商务印书馆编辑)、沈绒(字伯听,翻译家、巴黎大学法学博士)、萨端(字均坡,翻译家、革命者)、朱锡梁(字梁任,南社诗人、东南大学教授)等一批人才。1901年,罗振玉创办教育世界社,编译出版教科书及我国最早的教育类杂志《教育世界》(刊至1907年末)蒋黼参与其事,且分期刊登《中国教育资料》于其上。1904年与罗振玉等任职于两广学务处,参与兴办学堂等事宜。1905年至1906年,与罗振玉、王国维、樊炳清等任职于江苏师范学堂。1906年后,任职于晚清学部,与罗振玉同为四品咨议官,后担任京师大学堂教习,1911年病卒。这样一位深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学者,蒋黼起意撰写《中国教育资料便在情理之中。至于其著述,罗继祖说“著作都未能成书”现只知在敦煌学方面与罗振玉合辑的《敦煌石室遗书》,内收蒋黼辑《沙洲文录》《老子化胡经(残卷)》等,此外撰有《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略》等论文以及一些跋文。罗继祖教授因资料所限,所叙蒋氏著述颇有遗漏,据笔调查,蒋黼名下论著尚有数种:据罗振玉在《国粹报》所言,他还有《中国货币史》(乃中国第一部货币专史,见金品元《历代钱谱目录》著录)等著作。他有关教育学的著述,除《中教育资料》之外,有考察日本教育的笔记《东游日记》,另据笔者在国家图书馆查《蝉隐庐新板书目》尚有《蒙学修身书》署蒋黼编撰,教育世界》1904年第1(总第69)上载有《修身教科书编篡略》,与《蒙学读本编篡略》一起只署“两广学务处稿”,应为其所撰写,


《蒙学读本》未署名,疑亦为其所撰。另蒋黼在学部任职时,曾在学部图书局出版《中国教育史》,时间当在1908年左右,亦早于黄、柳合著的《中国教育史》,该本仅见著录,依理而推,或为《中国教育资料》同书异名之作,或为其修订版,总之与《中国教育资料》不无关系。 在已知的蒋黼署名或者未署名的教育类著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10卷本的《中国教育资料》了,因其成书于1905年,堪称“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但最近出版的纪念柳治微的纪念文集中有论文,否认蒋著《中国教育资料》为“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而认为完成于1910年“黄绍箕草创、柳治微辑补”的《中国教育史》才是“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理由是:教育世界》上的大多数篇目为译稿,依次类推,刊登其上的《中国教育资料》亦为翻译之作,译自日本,而不是原创的中国教育史著作。至此认为《中国教育史》本系原创,故为第一。那么,《中国教育资料》是不是有日本原著在的二手的译本呢?经笔者仔细查阅《教育世界》及《中国教育资料,认为:第一,教育世界》杂志上多有译篇,尤其在1901年至1903年所谓“前期《教育世界)),但并不能以偏概全以印象代替事实而认为《中国教育资料是译稿。其次,《中国教育资料连载于1905年,属“后期《教育世界沪,其时编译者比较集中,仅罗振玉、蒋黼、王国维、樊炳清、罗振常等数人,且经多年编辑杂志,教育世界》杂志上篇目署名的处理还是比较规范,至少有 可循,即:如果是译本或者节译本,不在题下和目录署原著者及译者,就附《译者识》或《编者识》之类注明;如果是有原著可依的改写本,则不署名;如果仅署中国学者之名的篇目,则一概为其著作而非译本。以上三种署名的处理情况,例子甚多,恕不举例,读者一览1904年至1907年的近100期《教育世界》杂志便知。《中国教育资料》题下署“吴县蒋黼”,与《红楼梦评论》题下署“海宁王国维”同,又《<教育丛书·五集&总目》之《中国教育资料“蒋黼撰”同目《论近年之学术界》等署“以上王国维撰”《叔本华之思索篇》则署“译稿”,整伤如此,可证《中国教育资料》乃蒋黼所撰而非译稿。第三,从《中国教育史资料》中的一些用词,比如“中国”“我国”“国朝”等来看,教育世界》杂志上的译本中一律保持日文原样为“支那”等字样,故《中国教育资料》非译稿。再者,蒋黼通不通日文,有无能力进行翻译还是个问题。当然,从逻辑上讲,日本早于国人捷足先登著有中教育史之类的著作,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蒋黼,蒋黼在多大程度上依之进行改写、资料的搜集等等都是可以存议的;虽然笔者手中并无相应日文中国教育史之类的著作可供参照,但经仔细阅读《中国教育资料,从其内容、体例、行文,以及它与罗振玉相关教育史论文的关系(下详)等方面来看,实非翻译之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Vj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