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 词

2023-01-04 00:0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五章 宋 词》,欢迎阅读!
第五章 宋 词


第五章







一、概述 (一)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 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二)词的发展简史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

“ 花间 ” ,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 “ 诗言志,词抒情 ” 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三)词的流派

宋词,就其主要风格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1 、婉约派的词,内容上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涉及羁旅行役,恋土怀乡等,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具有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象柳永的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晏殊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北宋先有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柳永等人。张先词风清新明丽,由于他善于写“影”,《归朝欢》“帘压卷花影”,《天仙




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剪牡丹》“堕风絮无影”,被誉为“张三影”。晏几道的词作,比较华丽,能以流动韵律处理密集的意象,他和其父的词风相近,合称“二晏”。

2 、豪放词,内容上多涉及人生、社会的重大主题,如理想抱负、民族盛衰,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等,其风格豪迈,无所拘束,慷慨激昂,乐观进取,具有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豪放词作从苏轼就开始了。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四)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小令 (58 字以内 ) 、中调 (59 90 ) 和长调 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有的主张 62 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 “ 慢词 ,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在词学中称为 “ 片 ” 或 “ 阕 ” 。 “ 片 ” 即 “ 遍 ” ,指乐曲奏过一遍; “ 阕 ” 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词的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

“ 侧 ” ,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五)词牌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Q8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