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

2023-01-19 07:4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欢迎阅读!
审美,意识,本人,自然,影响


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

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标签: 美意识;自然影响;地理环境;日本人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四季变幻,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这样富饶秀丽的自然环境既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其进行艺术创作,陶冶情操,养民族美意识的源泉。这种美意识温婉优雅,与自然相调和,不倾向以人工的气势恢弘、华丽绚烂来震撼人的视觉,却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触发和感染人心中纤细敏感的神经,含蓄而内敛、淡泊且悠长。



一、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

日本的国土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而适合人们居住的平地范围更是有限。于没有大陆国家那样广阔的疆域和规模宏大的自然景观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往往是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的事物。郁达夫曾总结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不喜铺张,无伤大体;能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新意,春花秋月,近山遥水,得天地自然之气独多。例如,单从建筑上来说,传统的日式建筑并不似中式建筑一般追求规模的宏大、装饰的豪华,或是对称等几何式的美,而仍以淡泊素雅的自然景观为主。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木材和稻草,轻便环保,被称作会呼吸的材料,这不仅在视觉上与周围的草木相协调,而且很适合日本高温多湿的气候。此外,室内的装修也很朴素,为了达到整体的调和,室内尽量不摆放过多家具壁龛里只挂一幅字或一幅画,花瓶内只简单插一枝花。和室的魅力还在于它的隔扇并不是将室内和室外截断,而是通过柔和的划分更加突出居室的宁静,即使坐在室内也能享受到透过隔扇照射进来的温暖阳光,偶尔听到大自然的鸟语虫鸣,更渲染出一种优雅祥和的氛围。



与淡雅朴素的日式房屋相搭配的是,同样以自然的景观美为主的庭园布局。虽说是自然的景观美,但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照搬自然的本来样式布置,而是将自然的山水形态象征化,或是加以强调,巧用树木、石头等大自然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调和的,人工的空间美。这点与盆景的理念非常相似,即以小巧纤细的手法取景于大自然,然后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尽收盆中,重现自然,是一种充分体现日本人的性格、气质和情趣的表现手法。这种将一部分自然的形式纳入日式庭园之中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也对日本的茶道、花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

除了住宅以外,日本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从他们对季节的关心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春夏秋冬微妙的四季变幻不仅给日本人带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提供




了种类繁多的食材,也激发了日本人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在生活方面,日本人在敏锐地感受季节交替的同时,也擅于将时下的季节感再现到身边的事物和审美享受中,这点在传统的日本料理中有很好的体现。日本料理口味以清淡为主,烹调时尽量保持食材本身的天然原味。如果说饮食只看重美味与否的话,道浓香的中餐和西餐绝对更胜一筹。日本学者笠原仲二在对美及与美相关的古代文字和文献进行深入考察后也认为:中国人原初的美意识起源于味觉,然后依次扩展到嗅觉、视觉、触觉、听觉;随着文明的发展,又从官能性感受的五觉扩展到精神性的心觉,最后涉及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扩展到精神、物质生活中能带来美的效应的一切方面。正因为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是从味觉开始的,所以中国人在审美活动中重在体味而不是重在观察,对气与神的把握胜于对形与体的关照,中国料理亦如此。但是日本料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季节的融合是多角度的。对于一名优秀的日本料理厨师来说,为了在料理中体现季节感,当地新鲜的时令食材的使用自不必说,还需要采用符合该季节食物的烹调方法,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再配以有季节特色的碗碟,达到色、香、味、的和谐统一才行,使用餐者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刻就能清楚地明白现在是什么季节,这样的日本料理不仅仅成为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在人类文化中敏锐地反映人们生活的往往是文学自然,在日本文学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日本文学既反映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四季景致的独特魅力以及日本人纤细、敏感、忧郁、虚幻的性格,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体现季节感的特性。8世纪中叶成立的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歌者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往往并不直接使用喜悦、悲伤这类词汇,而是常常假托自然草木、山水的姿态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和歌之后出现的俳句中,只有十七个音节,但它却每每通过形式多样的季语准确捕捉出当前的季节景致以及瞬间的现象,使人由此联想出无限的变化和更为深邃的意境,短小精炼而又趣味无穷。其次,在散文出现后,作者常根据自身经历表达对自然现象和世态人情的独特感受。被后世称作随笔文学鼻祖的《枕草子》中有一篇散文——《四季的美》,在这里作者清少纳言将四季中最美的情境分别归纳到某一时段,春天最美的是拂晓夏天最美的是夜晚秋天最美的是黄昏冬天最美的是清晨,并在散文中列举出这一时段几个典型的自然景物,委婉地表达出不同季节的特征和魅力,递出了一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情趣,启发人们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四季景物变化中,寻找并细细品味生活、品味自然、品味人生的乐趣。此外,在物语文学和近现代小说中,自然景物和四季的变幻不仅承载着作品的背景和基调,象征着人物命运,还从侧面暗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比如川端康成就認为日本的传统存在于自然和人类感情在内的美感之中,他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等作品中都是借助自然环境进而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衬托人物内心世界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且受到富于变化的季风气候的侵蚀,除了有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致外,也是一个时常面临自然灾害困扰的国家,频发的台风,突然的地震、多变的气候……这些都使得日本人在歌咏自然美景,沉浸人生行乐中时往往会悲从中来,担忧美好的时光稍纵即逝,进而流露出伤感颓废、徒劳虚幻的情绪。他们常把四季的自然美同人的哀伤与灭亡相联,构成日本古典文学独特的悲哀之美,进而形成了物哀传统。物哀本是江户时代的国




学大师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宣长认为壮美悲哀物哀便是在悲中求其壮,哀中求其美。它既是自然景物与季节感的体现,但又因为其表达了对自然万物抱着同情、喜爱、眷恋、惋叹等情感态度而逐渐演变上升为了一种美学传统。这种美学传统对后世日本人的美意识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仅是举例论述了一部分受自然影响而形成的日本人的美意识,其实在这种得天独厚的风土环境中饱受熏陶的日本人,其形成的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其他如飞花落叶之美、不圆满的美等,无一不是与自然,与生命息息相关。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的过程,其实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Mt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