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媒体编创—图文短视频直播(微课版)》-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新 媒 体 编 创》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编创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60 计划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新媒体编创:图文 短视频 直播》,周晓平、王丛明主编,樊世东、刘亚玉、夏仲静副主编,202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新媒体类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用书。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深入分析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媒体内容表现形式特点,全书设置了四个项目,从基础的新媒体编创的认知,到图文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编创技能的形成,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一体化计。为了响应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本书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编写的方式,以适应技能学习的特点和现代学徒制教学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要求
序号
1 2 3 4 5
专业毕业要求
知识准备 问题分析 通用能力 工具使用 社会价值
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新媒体的特征、分类及其选题策划、文案撰写、编
辑发布的基础知识。
发现新媒体文案撰写与编辑发布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尤其是新媒体内容写作方面。 熟练掌握新媒体写作技巧,平台编辑发布水平。 135编辑器、剪影、美图秀秀、创客贴等社会化媒体 新媒体写作有利于运营,减少成本,促进个人及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培养认真、谨慎的职业精神;提升新媒体文案写作、编辑发布水平;不做标题党,内容真实、对读者有益;培养新媒体运营的水平。
关联程度
H H H H L
6 职业规范 H
7 团队协作
养成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的习惯
了解各种新媒体编辑软件,不断提高各类新媒体编辑软件的操作能力;经常学习优秀的新媒体文案,不断提升新媒体写作能力
M
8 终身学习 M
9 实战要求 能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完成实际项目
具备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形成实事
H
10 思政目标 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H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
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新媒体概述
1
新媒体认知
新媒体传播价值 新媒体思维
新媒体编创核心技能
重难点关键词
新媒体写作的思维方式;编创的核心技能
新媒体文案标题的写法;开头的写法;正文的写法;结尾的写法 新媒体短视频的脚本写作;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技巧
直播流程脚本、直播台本、H5宣发与直播场景文案的写作要领
学时 类型
6
理论+练习
认知图文编创
2
图文编创
图文号的选题策划 图文号的内容创作 图文内容的编辑发布
18
理论+操作
认知短视频编创
3
短视频编创
短视频的选题策划 短视频的脚本写作 短视频的编辑发布
18
理论+操作
认知直播
4
直播编创
直播的选题的策划 直播文案的写作
18
理论+操作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序号 成绩类别
1 2 3
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 实战训练 平时表现
考核要求 权重(%)
大作业 10次 出勤情况
40 40 20
备注
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两次未参加课程则无法获得学分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理论知识为辅,实战训练为主的教和学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写作与编辑能力;
2.强调实战项目的参与,以组为单位申请自媒体平台进行图文、短视频和直播的运营,根据运营效果评估自己的新媒体写作与运营水平,建议依托企业的实际项目,在企业导师指导之下。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新媒体写作与运营》,周展锋 编著,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书以新媒体行业应用为导向,强化校企深度融合开发,增添教材项目的真实性。本书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改变以往搜集案例素材的方式,由苏州方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媒体部总监夏仲静系统、垂直提供全真的企业案例素材和项目的执行标准与流程。教材既是学生的课本又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手册。
教学过程中强调数字资源集成,增加教学变革的多样性。聚集校内外已有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完善企业已有的培训视频、依照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借助智慧校园的终端技术,形成实时更新,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开启移动学习方式。
本书的任务、章节学生通过在线资源形式,以远程、实时进行视频学习、实例训练,企业导师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实时的评价与指导。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教学平台的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40%。
制订人 签字:
教研室主 任签字:
修订时间:
院部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