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概》,欢迎阅读!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4.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5.两次历史性飞跃:(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2)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6.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7.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个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
8.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走自己的路,在思想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在基本立场上体现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4)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6.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7.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8.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9.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相比有其新的
内容和特点:(1)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3)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4)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0.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22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1)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2)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5.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的基本方针。
26.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27.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8.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中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在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主要原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4.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35.怎样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3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一方面要加强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波动的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国内产业提升、技术进步要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和实施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37.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
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2.四项基本思想路线是立国之本,是我
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
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38.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