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举例谈谈你对幼儿戏剧文学特征中趣味性的理解》,欢迎阅读!

举例谈谈你对幼儿戏剧文学特征中趣味性的理解
作家写儿童戏剧很可能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孩子看戏多半是为了娱乐。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别需要欢笑,需要感动,需要新鲜感。走进剧场,只有在获得愉快感受的同时才能接受感染、熏陶和教育,儿童剧只有充满情趣才能达到此目的。当然,这趣味性并非游离于作品之外的附属物,也不是加诸作品之中的调料,它以其与儿童接受心态共通的内涵,深入到戏剧文学作品的精髓里。在儿童戏剧文学中,趣味性首先体现在题材是新是旧、情节是曲是直、人物是活生生的还是概念化的、语言是干巴巴的还是充满个性的。另外可利用形式技巧的创新及道具、场景的设计,创造浓厚的童趣。
儿童戏剧文学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矛盾冲突、塑造艺术形象、揭示思想和主题的。因此人物的语言,也就是台词,要求精练、性格化,并富于动作性。儿童剧的语言还须有浅显易懂、短小活泼、富于情趣、符合儿童口语习惯等特点。如张天翼的儿童剧《大灰狼》,写狼想吃羊,有这样一段台词:
谁都对我不怀好意,连我的肚子也不跟我好了,只要我躺下,我的肚子就“咕咕咕”地叫,把我吵醒,我对它还是挺和气的。我问它:“肚子,肚子,你闹什么?”我肚子说“哼,还问呢,你不摸摸,看我瘪成什么样儿!我要吃羊,没羊;我要吃牛,没牛。跟你当肚子可真倒了霉,还不如去跟小耗子当肚子哩。"
这段独白既表现了狼的凶残性格,又符合孩子的心理,富有儿童情趣。 儿童戏剧文学还可利用道具、场景设计来体现儿童情趣。剧本与小说、散文以及诗歌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舞台演出而写的,舞台设计也因此而成为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独幕童话剧《“妙乎”回春》中,开幕时的场景是芭蕉叶盖的房子、灯笼辣椒形的椅子、豆荚形的长凳、苹果和香蕉拼成的电话,迅速把小观众带到趣味盎然的童话世界。肖仁的儿童剧《红红的雨花石》,它是一部具有浓郁儿童情趣的作品。剧本突出刻画了石小岗和丫头两个穷孩子,在成年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第四场,两个孩子拿到革命先烈彭英杰遗留下的血书和被鲜血染红的雨花石之后,有一段对话,他们幻想这不是雨花石,而是红宝石,它可以变,按人的愿望变,他们希望它能变成炮弹去炸敌人,炸日本鬼子。紧接着,两个孩子吹熄了灯,在黑暗中聚精会神地望着红红的雨花石。幻觉中,那颗雨花石由小逐渐变大,在闪光中,迸射出一团烟雾,突然它真的变成一个大炮弹。两人向炮弹跑去,骑在上面,高兴地说:“快飞吧,去炸死日本鬼子,炸死反动派,把英杰大哥救出来。”炮弹真的飞起来,天幕上又出现了无数炮弹,都向着同一个方向。轰隆隆,火光大作,烟雾开处,只见山花烂漫,霞光四射。巨石裂开两半,英杰分开巨石走了出来,向他们挥手。这段戏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英杰从巨石中走出来,正符合小观众的审美情趣,不仅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剧本形象的塑造与主题思想的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L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