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谈德育工作的一些心得

2023-05-10 21:4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谈德育工作的一些心得》,欢迎阅读!
育德,德育工作,为先,人为,心得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谈德育工作的一些心得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本人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注重对孩子品德的教育,通过不断摸索、探究与积累,提出几点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旨在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 小学 德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 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一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当今注重素质品德的社会下,与智育、体育、美术、劳育相比,德育显得格外重要。在担任小学班主任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学生由于品德问题出现的种种矛盾与问题,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教育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育德为先教育理念,时刻把德育放在首位,让每位孩子都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反思与积累,在此分享一些德育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旨在为一些初任班主任的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品德上的成长。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力量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起,我一直把学校对我们的要求作为座右铭,时刻以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忘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和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培育好学生的品德,首先得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做到品德高尚、学术渊博、终身学习小学生离开家庭步入校门,主要的教育者就是老师,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一个好教师就会带出一群好学生。教师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体、形象、生动,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不仅熏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心灵[1]

在学校工作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班里的学生写的字普遍和语文老师的字非常相像,语文老师的字清秀正楷,学生的也是如此;老师的字潦草行书,学生也会去模仿。不仅如此,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一个文明有礼的班主任,班里的学生也总是彬彬有礼,同学之间也是以礼相对,少有打架、吵架、推卸责任的现象;而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经常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学生也往往会纷纷效仿。因为小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可塑性,善于模仿自己身边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班主任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二、哪壶开了提哪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有句俗话叫哪壶不开提哪壶,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反其道而行之,即哪壶开了提哪壶,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更别说孩子了。发现了缺点,班主任要及时耐心地去纠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切不可不分由说全盘否定,打消孩子的自信心态;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它适当放大,即使是一个满身小毛病的孩子,我们也要有一双发现闪光点的慧眼,并牢牢抓住,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爱,在我是一名好孩子,我要做一名好孩子意识中成长为一名品行兼优的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谁都喜欢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孩子,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作为班主任,是孩子品德方向上的引领者,在班级中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班同伴前一句肯定的话语足以让一个孩子高兴上半天,并在多年以后还牢牢记着老师当年对他的鼓励与表扬;我们在教学应不断对学生进行正强化,通过激励的手段,肯定他们的优点、长处,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身上的其他优点也会表现出来,甚至是缺点也会慢慢改正;反之,如果老师经常在全班面前批评一个学生,往往会让孩子产生不平、消极、自我否定甚至是怨恨的负面心理,这样的负强化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产生一种我有很多的缺点,我是一个坏孩子,老师、同学们也都讨厌我的想法,久而久之,孤立、自闭等心理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对孩子身心、品德上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批评。

三、研习《弟子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在学校管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即是约束学生行为的有效制度。但其实我们的祖先已经留下了一本很详尽优异的著作供我们研究学习了,那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品行,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的好读物。它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对养成人格品行具有重要的价值。《弟子规》又叫千字文,虽然篇幅很短,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等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概括得淋漓尽致。《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该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

我针对我班具体情况,我还制定了适用于自己班的班规,在重申班规重要性的同时,还对实行较好的同学进行一些表扬奖励,进行小组竞争体制,从而让孩子们在相互竞争,规范行为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而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一个彬彬有礼、懂礼貌、习惯好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提升他的品德修养,进而影响身边的人。

四、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言传身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并不是思想认识的多少和深刻,而是人们是否能将道德观念的认知转化到生活行为上面,不仅要理解道德情感原理和内涵,还要用行为诠释道德的情感真谛。脱离了实际,德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班主任要在思想情感的口述教育的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和生活,既活跃学生的认知思维又能培养学生道德文明素养展现自我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由知到行的重要意义[2]

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教育孩子从身边的一些好事做起,尽力而为帮助身边的人,如为社区清除牛皮癣、当一天的社区文明监督员为社区捡起垃圾等,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这样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乐于助人等的高尚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老年活动中心,为长辈们打扫卫生,既可以为老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9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