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社会教育理论基础五个流派》,欢迎阅读!

儿童社会教育理论基础五个流派
儿童社会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
☞⒈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该学说强调儿童的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不能改发展本身的成熟程序。
☞2.行为主义学说 ㈠经典行为主义理论 ⑴华生
华生在1913年做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演讲,并将演讲发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㈡新行为主义理论 ⑴斯金纳
强化理论: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⑵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⒊精神分析学说 ㈠弗洛伊德 ⑴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追寻快乐、本能欲望)、自我(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控制本能欲望)、超我(道德约束社会规范)。
⑵性欲阶段理论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㈡埃里克森
⑴婴儿前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⑵婴儿后期(1-3岁)自主对羞愧 ⑶幼儿期 (3-6岁)主动对内疚 ⑷童年期 (7-12岁) 勤奋对自卑 ⑸青少年期 (12-18岁)角色同一对混乱 ⑹成年早期 (18-30岁)亲密对孤独 ⑺ 成年中期 (30-60岁)繁衍对停滞 ⑻成年晚期 (60岁以后)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
☞4.认知发展学说 ㈠ 皮亚杰:
⑴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在已有的图式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⑵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l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