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欢迎阅读!

正确引导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当小学生跳楼案,未成年人强奸案,名牌大学生投毒案,少年杀父案……这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不仅要问,今天的孩子怎么了?这些原本不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却恰恰在他们身上发生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么多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问题?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才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教育的欠缺,让孩子的心灵发生了扭曲。如何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社会的进步,思想的逐渐开放,学生的平等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他人平等,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很好的发挥和展现。
刚接新一年时,我就发现在教室的最前排坐着一位小女孩。几天来,她上课从不举手,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一双木讷的眼睛偷偷地看着我。每当我们四目相对时,她会马上羞涩地低下头。下课时,她也是独来独往,不和任何人接触。是惧怕老师,还是另有原因呢?为了揭开谜底,我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原来这个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对集体生活感到陌生和拘束。了解了这些,我马上采取措施,对孩子进行个别教育。一次课后,她一个人向卫生间走去,我急忙走过去,亲切地问她:“媛媛,你要去卫生间吗?”她羞涩地点点头。我告诉她:“正好我也去,咱俩一起去好吗?”她轻轻点点头。我边走边问:“你今年几岁了?”她怯生生地回答:“七岁。”我就夸奖她说:“媛媛说话的声音真好听,你能不能在上课时让大家都欣赏一下你的声音呢?”她高兴地回答:“行。”第二节上课时,我让她为同学们朗读了一首儿歌,并让大家用掌声对她进行鼓励。每天上课,我都对她给予很多的关注。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眼神不再呆滞,说话的声音也不再怯懦了,与同学的交往密切了,孩子的个性展现了出来。
正如张向葵教授说的:“教师的一个赞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都是一种爱的体现,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表现。”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扬自我完善
“玉不琢,不成器”,育人也是一个道理。教师只有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使学生逐渐完善自我,教育也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们班上有个与众不同的男孩叫刘刚,他很聪明,有主见,喜欢看书,逻辑思维很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他被推选为班级的班长,同学们很拥护他。然而,刚入学时,他却完全不是这样。孩子的性格暴躁,与同学相处很不融洽,经常与人发生摩擦。每当和同学发生不愉快时,他都会对人歇斯底里地大喊,甚至
用暴力解决,同学们很不喜欢他。
有一次,我在解决他与同学的矛盾时,他很不服气,冲着我嚷道:“要不是他撞了我不道歉就跑,我能打他吗?”。他脖子上的青筋都暴露了出来,像是要用音高来澄清自己的无辜。我没在做声,只是用严厉的目光望着他,等待他的自我反省。他愤怒地望着我,好像要和我对抗到底。我们对峙了两分多钟,孩子慢慢地低下了头。我问他:“大喊大叫能解决问题吗?”。他语气不再那么强硬了,说:“不能”。我又问他:“用武力能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吗?”他说:“不能”。我告诉他:出现问题不要紧,看我们敢不敢面对,能不能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我又摆出了他的很多事例证明他是个有着很多优点的男孩。听了我的夸奖,他主动向我道了歉。我抓住了时机,对他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我告诉他:“一个优秀的男孩,首先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懂得礼让的人。你有那么多优点,同学们却不喜欢你,就是因为你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在生活中是会缺少很多快乐的。”他用力地点点头,从他噙满泪水的眼中,我读出了他的悔意。他喜欢读书,我又向他推荐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希望他能从中有所收益。他告诉我,他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男孩。我用力拍拍他的肩头以示信任。慢慢地我发现,他周围的同学多了起来,他们还经常一起为班级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班干部评选中,他以80%的赞成票当选为班长。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或是听之任之,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隐患,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三、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严禁实施体罚
儿童在家依恋的对象是父母,在学校依恋的对象是老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很高的权威性。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以让学生感到阳光般的灿烂;一句真心的问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一句诚恳的劝告,可以挽救一个失落的灵魂;教师有力的双手,可以治愈受伤的心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圣人”,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所以,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少一份冷淡;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劝告,少一些惩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特别爱哭的女孩,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哭闹,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家长谈起此事,家长也无计可施,只是告诉我:她只要一哭,你就用力掐她大腿里面,她就不哭了。在她多次哭闹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真想动用一下家长告诉我的方法。但转念一想,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成为实施惩罚的工具,我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
有一天,她出人意料地一整天都没有哭,我高兴极了,放学前就到食品店买了一块棒棒糖,等学生们都离校后,我留下了她,把糖举在她面前告诉她:“这是奖励给你的。”她很吃惊地问我:“为什么奖励给我糖啊?”我告诉她:“因为你今天没哭,说明你进步了,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所以奖励给你一块糖。如果明天
你也不哭,我还会奖励你的。”她高兴极了,说:“明天我一定不哭!”第二天,她真的开始努力地克制自己了。当同学不小心将她的书碰到地上时,她撇嘴刚想哭,我向她微微一笑,她赶紧闭上了嘴,不声不响地捡起了书。放学后,我又奖给她一块棒棒糖。一周后,我对她说:“如果下周你一次也没有哭的话,我就送你一个精美的小礼物。”结果,在这一周里,她一直在努力地克制自己,当她抑制不住又想哭时,我就送她一个信任的目光,或是微微地一笑,她就急忙整理好自己的情绪继续上课。一周后,她得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在扉页上我送她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是要肯登攀。就这样,我一次次地鼓励她,延长考验时间。一个学期后,她真的改掉了爱哭的毛病。家长激动地说:“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在家里,孩子不知挨了多少打,也没改掉这个坏毛病。你没有打她一下,却让她不再爱哭了,还是老师有办法。”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面对的是纯洁无暇的学生。当学生有缺点时,教师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