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晋书》专题阅读训练之王沈

2022-11-13 18:04: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版《晋书》专题阅读训练之王沈》,欢迎阅读!
晋书,最新版,训练,专题,阅读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大将军曹爽辟为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及爽诛,以故吏免。后起为治书侍御史,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主簿曰:“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赇之人,将慕利而妄举。苟不合宜,赏不虚行,则远听者未知当否之所在,徒见言之不用,谓设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须后。沈又教曰:“若陈至言于刺史,兴益于本州,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辞赏,廉也。”复白曰:“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著也。若德不足以配唐虞,明不足以并周公,虽悬重赏,忠谏之言未可致也。”沈无以夺之,遂从议。沈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于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及帝受禅,转骠骑将军,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固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B.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C.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D.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也是中国的姓氏之一,但此处不指姓氏。 B.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选聘日“征”,公府选召叫“辟” C.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的一种形式,指旧皇帝把帝位出让给新皇帝。 D.我国古代把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薨”,传主曾被封县公,故用“薨”合乎礼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沈儿时不幸,为官成就卓然。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一直被堂叔抚养,知书懂礼;步人仕途后文武兼备,既能撰文修史,又能统御兵马,镇守一方。

B.王沈初衷美好,悬赏以求谏言。他刚到豫州上任,就颁布通告,鼓励属地士人百姓举贤才,罢奸佞,评官吏,诉忧患;如果效果显著,直接拿粮食赏赠。

C.王沈境界高逸,做事言行一致。他认为忠诚就是直言不讳地讲说真理,仁爱就是能惠及一方百姓,廉洁则是不居功受赏;后来他坚决拒绝了郡公的封号。

D.王沈探寻善政,力求革除弊习。他遵从但不照搬成法,而是选择良法来执行;他看社会风气衰败,主张用重视学习的方式来加以扭转,最终效果良好。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2)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 【参考答案】


10.DA“去家”是距离自己家的意思;B“因事顺心”是因辞官而遂顺了自己的心愿;C“旬又五日”是十五天。

11.D

12.C(受禅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3.B“通告属地的士民百姓”理解有误,后文中主簿的建议是“告下之事,可小须后”而最终王沈“从议”,说明这个通告并没有颁发出去。

14(1)如果有能说出某一方面的至理名言,评说刺史的得失,朝政的宽严,使为政刚柔得当的人,赏谷千斛。“达”“一至之言”“说”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往大里说是树立了德行,往小处讲能得到赏赐,这是君子应有的节操,怎么会有话 不说呢!“上”“受分”“何不言之有”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少年失去父亲,为叔父司空王昶所收养,侍奉叔父像对待父亲一样。尽心侍奉继母,以孝义著称。好读书,善写文章。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多次升迁至中书门下侍郎。等到曹爽被杀,因为王沈是曹爽的故吏,被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治书侍御史,迁为散骑常侍、侍中,掌管著作。与荀顗、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多次请王沈到东堂一起讲解谈论学问,切磋文章,把王沈叫文籍先生。高贵乡公将要攻击文帝司马昭时,召来王沈,把计划告诉了他。王沈驰马将消息告诉了文帝,王沈因此立功,被封为安平侯。不久迁为尚书,出京为监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到了任所,就教导说:“下属城府官吏及士人庶民,若能从乡野平民中推荐出贤达之士,从州国各地揭露斥逐奸佞之人,陈述长吏的优劣,诉说百姓的疾苦,兴利除害,效果明显者,赏谷五百斛。如果有能说出某一方面的至理名言,评说刺史的得失,朝政的宽严,使为政刚柔得当的人,赏谷千斛。”主簿(提出异议)说:“如果现在就把教令颁布出去,表明赏赐和鼓励,恐怕守正耿介之人士中,有的害怕受赏而不愿言说;贪财之人为求利益而胡乱举报。假如进言不当,当然不能乱赏,那么远方得知此事的人不明就里,只看到的是(您)承诺了却不兑现,会说(您)虚设赏而不执行。我认为通告民众的事,可稍等以后再说。”王沈又告诫说:“如果是向刺史陈说至理之言,为本州兴利除害,往大里说是树立了德行,往小处讲能得到赏赐,这是君子应有的节操,怎么会有话不说呢!能直言至理,这是忠;恩惠施于一州百姓,这是仁;功劳告成而推辞赏赐,这是廉。”主簿又申辩说:“尧、舜、周公之所以能招来忠谏,是因为他们的坦诚之心尽人皆知。如果德行不足以比尧舜,圣明不足以比周公,虽然发布重赏,也不能得到忠谏之言。”王沈无法驳倒主簿的观点,也就听从了他的意见。王沈按照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及各种举措,挑好的执行。又告诫官民说:“当今风俗教化衰败,不能不革除其弊端。改革时俗的关键,在于重视学习”于是九郡之士都乐于道德教化,风俗为之改变。后迁为征虏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等到武帝受禅让即帝位,王沈被转任骠骑将军,统领城外诸军事被封为博陵郡公,王沈坚决辞让不接受,于是改封为县公。武帝正打算对王沈委以重任,他却在泰始二年去世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Ww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