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欢迎阅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一 概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亦称悖德型、违纪型、无情型人格障
碍属于人格障碍之一,多见于男性。它是一种犯罪型人格障碍,其特征行为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缺乏羞愧悔改之心,和不负责任的方式。他们对挫折的耐受力很差。常不能预计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丝毫没有不道德或罪恶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常伴有酒中毒、药瘾、背信、淫乱、工作失败、频繁迁徙、婚姻破裂、虐待儿童和牢狱生活等。往往患者往往在性格形成期有严重情感剥夺的经历。患者寿命缩短,但幸存者中病情征随年龄增长趋于稳定和消失。
二 病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遗传因素,脑功能缺陷,家庭环境,
社会文化因素等有关系。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其子女患有此病的几率高,基因会影响人的反社会行为,那些一出生就由有爱心的父母收养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孩子仍会表现出与亲生父母一致的反社会行为;脑功能缺陷:反社会人格障碍存在某些脑功能的脑区域有缺陷,不能感受正常人恐惧、焦虑和悔恨的情绪体验;家庭因素:当孩子缺乏父母关爱或遭受严重的父母拒绝甚至虐待时,他们成年后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更大;社会文化因
素影响:当今社会对暴力的观念和的行为的误解,以及面临社会规范的崩溃与道德底线的瓦解等都会导致更多的反社会行为和观念。
三 临床表现
1.早期明显显露人格偏异,一般在青春期呈现明朗化。 2.严重人格障碍,性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畸形发
展,不符合社会规范。
3.人格偏异顽固难移,延续于整个成年期,到晚年可能渐
趋缓和。药物治疗和一般教育措施收效甚微,矫正困难。
4.社会和人际关系适应差,常有较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屡
教屡犯,并以损人不利己的结局告终。
5.对自己的人格障碍缺乏认知(无自知力),不能从失败
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有时虽能察觉自己的人格问题带来的困难,但不能以正确的认识来有效地改正。
6.表现为持久的人格不协调,但是并未达到精神病或神经
症阶段。
7.智能和认知能力较好,无精神症状,主要以情感、意志
和行为等人格严重偏离为特征。
8.追求新奇和心理刺激,常是人格障碍患者的一种动力,
也是经常导致反社会行为的变态心理。
总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下述七点:①无社会责
任感;②无道德观念;③无恐惧心理;④无罪恶感;⑤无自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W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