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吴皖珺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17期
摘要:社会语言学是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社会本质和差异的学科。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靠语法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育要求。对于跨文化的知识了解甚少,许多学生英语学习都非常局限,社会语言学通过介绍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流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对社会语言学的了解分析,针对当前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跨文化知识
语言就像是一个指南针,对于异国人来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融入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途径.如果我们想要学好一门外语,能够很好的了解使用该外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将会对我们的外语学习提供巨大的帮助。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社会语言学,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研究的主要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祝畹瑾(胡壮麟,2001)的定义还是比较全面的。她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及相应特征;(2)各种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情景与语码选择间的关系与作用;(4)社会对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从中,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所以我们才可以考虑在各个方面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来帮助我们去研究其他领域。 二、当前英语教学的现实状况
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首先,老师过度的重视语法的讲解,从而忽视了课本中课文的讲解。许多学生只是生硬地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却不能将这些语法知识很好的和课文中的语境结合起来理解。其次,当学习的课文与跨文化或者源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关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独立思考.而老师为了赶进度,对于跨文化的知识讲解也少之又少。最终导致当考试中或者是一些口语交际活动中牵涉到跨文化的内容时,许多学生感觉到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英语教学还是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学习,不能在课堂之外理想地运用所学的东西,从而做到活学活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社会语言学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因而也突出了语言的在交际场合的运用能力,反对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孤零零地研究语言。我认为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英语教学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国人习惯于对于他人的夸奖表示谦虚,而西方的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主义,所以西方人非常重视自我,也正因为如此,西方人较之东方人更善于,敢于表现自己。例如,一个西方学生夸奖一个中国学生“You are beautiful!”这名中国学生说“Where,where.”这位西方学生很不解地说,“Your eyes and nose.”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明显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笑话。在中国人眼中,与他人说家长里短是显示出关系亲密,显示关心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家庭是一个人最隐私的部分。所以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说太多关于自己家庭的。 2、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篇教学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语言的交际单位,也就是说,要把语言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语言的语法单位。语言的交际单位就是语篇,不是单独的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汇。语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语篇的宏观结构。许多抽象的语法概念都可以通过语言的实际使用来直接的表现出来。例如,do作为助动词,还可以代替前面句子中出现过的动词。这个语法的知识点如果通过一个语篇的形式展现的话,将会更利于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My brother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afternoon. --So did I.
通过这个语篇,我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do在这里代替了上文出现的动词go,而且同时也可以扩展给学生关于反意疑问句的用法。由此可见,使用语篇的教学模式,比单一的通过句子语法的描写更实际,也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结语
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看外语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更好地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德春.现代语言学研究 [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陈建民.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思考[J]. 汉语学习, 1992,(4):12-15. [3]刘晓青.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3,(2). [4]张红.用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指导英语教学[J].科技传播,2010,(2). [5]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6]张颖.社会语言学与中国的外语教学[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W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