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章制度订立、实施的法律风险

2022-10-25 09:0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规章制度订立、实施的法律风险》,欢迎阅读!
订立,规章制度,风险,实施,法律
企业规章制度订立、实施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宪法》第53条的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可见,用人单位的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劳动者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法律法规也以相应法条对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制度的权利进行了保障。具体说,国家法律法规为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供了充分法律法规和保障。但是,任何权利的享有都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定程序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内部“立法”行为,这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一项重大权利,用以体现和贯彻企业的管理意志。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制定。《劳动合同法》4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基本礼仪的规章制度和其他重大事项公示和告知劳动者。”总体上法定程序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

第一、制定主体合法。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由具有法定用人资格的用人单位来制定,是依法享有独立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组织。用人单位的内设部门或者下属非法人单位均不具有独立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规章制度起草、修改无论是由哪个部门或者机构来完成,均应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发布。则将会失去相应的法律效力。

第二、内容商定合法。用人单位应当将起草的规章制度或者其他重大管理项提交职工代表或者全体职工讨论,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并提出意见,经过讨论后,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最终的内容。需要提醒说明的是,该步骤中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最终内容。需要提醒说明的是,该步骤中用人单位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必须要保存相应的文字视频资料以确保证明能力。

第三、告知手段合法。无论是通过张贴布告,还是通过学习对于企业任何一项涉及到劳动力一的规章制度都需要通过合作有效的途径向劳动者进行告知。同时对于告知的内容、形式以及对象也应制作相应的记录,一区包争议发生时能够履行相应的举证责任。

2、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法律法律及政策规定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源自于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规定。从规定的效力位阶来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效力时最低的。因此,用人单位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能是对法律法律细化和具体落实,而不能有所偏差,更不可违背。对于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用人单位还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赔偿劳动者的损失。

【相关案例】

周某自1994年起在无锡某机电厂上班,双方于2008年其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236日,该厂老板要求周某参加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会议,周某以不是安全管理员为由拒绝参加该会议。第二天该厂便以周某不服务公司管理对其作出了开除处分,并办理了相应的退工手续。周某不服公司处


罚,经过仲裁未处理后起诉至法院。要求该厂支付其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案例评析】

该案件的争议焦点是单位的单方面解除行为是否合法。裁判要点: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是可以解除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劳动者,但前提是必须已经建立了合法性的规章制度否则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面解除将面临着给付赔偿金的法律后果。本案中,单位仅提供一张《企业员工守则》共计10条。《守则》既没有对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进行说明,也没有对不同程度的违纪行为的相应后果进行表述,知识泛泛的强调了员工的一些基本义务。同时,《守则》未经相应的民主程序和告知劳动者。因此,该单位的单方面解除行为被法院认定为违法解除。

【风险提示】

如果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未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例如制定主体不合法、内容商定不合法、告知手段不合法,又或者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相关规定,都会影响规章制度的效力。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4款的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第80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化解对策】

用人单位如何制定规章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起到俄日胡经营秩序的作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建立和执行规章制度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企业职工民主参与

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应通过以下程序:1召开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2)由企业工会参与制定;3)如果既未召开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也未设立工会,则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使员工有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并且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应充分反映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在采取上述方式制定的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职工大会、工会或者员工参与制定规制度的证据。

2、规章制度的公示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达到合法有效告知的效果:1将规章制度交由每个员工阅读,并且在阅读后签字确认。阅读规章制度的签字确认,可以通过制定表格行登记,也可以制作单页的声明由员工签字,内容包括员工确认“已经阅读”并企稳承诺遵守。2)在厂区将规章制度内容公告,并且将公告的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等方式的记录备案,并可由厂区的保安、物业管理等人员见证。3)召开职工大会公示,并以适当的方式保留证据。4)委托工会公示,并保留证据。

3、规章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备案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劳动政策的执行,此各国立法都将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在我国,因为不能将职工代表大会的通过作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生效要件,所以,报送备案就显得更为重要。报送备案的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用人单位在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以此保障劳动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保护全体职工的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PO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