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诗词大会》优秀作文》,欢迎阅读!

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
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
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绣口一出,就半个盛 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中 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
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 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
20多个,其中以地城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 “张家界 国际旅游诗歌节” “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 “屈原请歇节"“李白诗歌节” “徐志摩诗歌节”等。一 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一位90后,问到他的积业, 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 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范文一
诗歌全民化的熏陶作用
余光中先生溢然K近怆逝那日,我情不自禁地同想起他写给 儿子的那首情真意切的长诗。打开朋友圈,我很欣慰地发现 许多人也都在转发先生生前的名篇诗作。这是一个诗歌全民 化的时代,我很感激自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诗歌全民化,顾名思义,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怀着对古典诗词 深沉的热爱,对现代诗歌独到的理解,对诗人这个职业的一 份崇敬。处于诗歌全民化时代的我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诗词 文化的熏陶,有一份诗意深深扎根于我们内心的精神土壤。 能将这样一份高雅文化作为社会的主旋律宣扬,对于青少年 乃至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是大有裨益的。曾经那个歌舞升 平,娱乐至死的
物质时代,正在逐渐被今口的文化、传统与 诗意所取代,留给人一份厚重感和历史认同感的同时,它呼 唤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有•份诗意的社会环境,对处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极大地 陶治效果。大观园中海棠诗社的姊妹们比试诗艺,争妍斗艳 的同时增进友情,陶治性情。国文老师坚持让我们一手一本 诗集,翻开《朦胧诗选》,顾城的“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 很远”的绵绵情意,舒婷的“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坚强,还有北岛的决绝、海 子的苍凉都涌上我的心头,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那个学问 颇丰的民国时代,不乏诗意,不乏大师。
诗歌正如文学需要生活这个土壤一样,倘若失去了全民诗歌 的这样一个文化基础,也难以出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也是 为什么张爱玲到了那个“除了冲水马桶先进外一无所长”的 国度后再难写出白流苏,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浮躁低俗的环 境下只能产出些拙劣不切实际、互相抄袭的写手。中国诗歌 网上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只有在这样的 环境氛围下我们才有信心回归以前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人 人吟诗的古典风雅才可能重现于我们现代人身上。
诗歌全民化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仅留 下些老少皆宜的“下里巴人”。诗社的全国泛滥也的确应引 起我们的一些警惕。不管怎样,理解与否,我们都应怀揣一 份对高雅诗歌文化的尊敬、欣赏。
诗歌全民化在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追求高雅文化,有利于 摆脱低幼化文学作品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对 诗歌全民化时代的到来感到欣喜、感激!
范文二
谈今日之诗
古人云:“诗主达性情。”然而在今天,在各种诗歌节眼花 缭乱时,人们却大多忘记了诗的本意。我想,今日之诗需要 改变,需要回归。
现代人多自称“爱读诗”,在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日子里,人 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Mw4.html